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1)

古代诗词浩如烟云,唐代文坛群星璀璨,然李季兰区区一女子,却以诗色皆美脱颖而出,以人文皆风流名满江湖,这不能不让千年之后的人们仍对其刮目相看。

李冶,她的名和她的人一样大气,和她的诗一样矫亢清洒,“落落名士之风,不似出女人手。”而季兰这两个字,则为她的生命注入了一丝婉媚,万缕风情。

已难确定,是哪一年哪一月的哪一天,这样一个名闻后世、备受争议的出色女人降临到人世间来,只知那是唐玄宗登位初期,而几十年后诸如薛涛、鱼玄机等唐朝名女才陆续出生。

“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据说此二句是李季兰六岁时吟咏蔷薇的诗句,也是令她被父母送去做女道士的罪魁祸首。蔷薇花的枝条该架时要架起来,若不及时架却,便会倒伏凌乱,犹如人心绪烦乱时一般。一女童寥寥数语,竟能将物与情糅合,令诗旨与画意相契合,着实叫人赞赏。

是日与她一起游园的父亲,听了这两句诗,虽欣喜女儿才高,却因“架却”谐音“嫁却”,认为女儿小小年纪便春心萌动,将来很可能会成为失行妇人,于是为女儿的幸福考虑,决定将她送去道观里修身养性。

李季兰的这桩童年轶事也许是某些存心不良之人的杜撰,也许是后人移花接木的揣测,但想来不至于成为她入道的原因。

无论如何,不管是因为唐朝时争相入道的社会风气,还是因为父母是信道之人,或其他什么原因,史据确凿的是,李季兰幼时就来到剡中的一家玉真观出了家,并在那一日日长成为一个容颜秀丽、气质不凡的妙龄道姑,一个才情超众、能诗善琴的女冠诗人。

同时,时年十六岁的她,也正式开始了她不同寻常的人生之路。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唐·李冶《相思怨》

寂寞的道观,锁住了李季兰的如花年华,清规戒律就像无形的枷锁,桎梏着她热情如火的心,可向往自由的她并不甘心就这样与青灯黄冠相伴一生,她的人入了道,心却驰骋于万丈红尘间,希冀着从中寻求人生的真实意义,寻求自己的真实存在。

无奈清冷道观中,并没有人能明了李季兰的心思,她的才情与美貌也无人欣赏。那些前来游览的文人香客,时有对她眉目传情的,也只是生命中匆匆过客而已。明月寂寥夜,她只能弹琴吟诗,聊遣情怀。

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此时,她的满腹相思,是道姑思凡,是少女思春,并非为着某个特定的人某段特定的情。只是这样的相思,比起为某个人某段情的相思,更为幽深沉重,更难以排遣。思念一个人,倒还有些往昔的情意快乐的场景作为安慰,也还有些明日重逢的寄望。渺渺茫茫,看不清未来,不知自己能不能遇到某个人,能不能投入某段情,才最是叫她郁结心中,愁肠百结。

幸而青春正灿来日可待,也幸而多年来诵经修道,未全悟也总有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李季兰的相思忧愁终究是淡的,落在笔下也是哀而不伤,颇有清气。

这一年的春天,一个阳光和煦的午后,李季兰等来了她的初恋。彼时的她正在剡溪泛舟,山中隐居的他见了,请求登船同游。她没有理由拒绝他,这样的小浪漫本是她期待已久的,可用来打发漫长岁月的无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