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毛泽东(5)

尔后几年间,共产党的力量逐渐壮大,与农民打成一片,毛泽东也逐步确立了自己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这时,共产党被迫放弃华南与华中一带的根据地,迫切地寻觅不受国民党攻击的庇护所。尽管当时共产党人并无头绪,不过,这正是“长征”的发韧之由。1936年秋,长征胜利结束,共产党在地理上已更为靠近苏联,同时更为远离国民党,而毛泽东在共产党内的领导地位已经非常稳固了。

1937年,已占据东北的日军,南下席卷中国,国民党虽有心抗日,但大城市相继失守,最后退居长江上游的重庆。日本大举侵略,导致大部分中国地区分崩离析、民不聊生,削弱了国民党的势力——后来,事实证明这是致命的重创。国民党失去了主要税基,还有广大群众的支持。国民党军队自内部腐败,党政机器贪赃枉法。相较之下,共产党上下一心,而且全是正直无私的爱国志士。中国的对日抗战被整合进世界大战的一环,完结于1945年的日本投降。

这时共产党人已坐拥百万军队,控有长江以北的大半农村。毛泽东在党内是绝对的领导者。党内的重大决策,都由他来拍板定案。1945年,在特别召开的党代表大会上,出席的代表们确认了毛泽东的特殊地位。像一面巨幅标语写的那样:“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前进。”

1945年,毛泽东几乎领导了整个中国,声势如日中天。战时与毛泽东相识的美国共产主义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Agnes Smedley),在被当作临时住所的窑洞,初次与毛泽东见面时,她对这个人既着迷又恼怒。“他有着黝黑的长脸,额头又宽又高,嘴唇娇柔。无论他有什么其他特质,他都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他的阴柔面和周遭幽暗的环境,令我感到不快。我本能地涌升一股敌意,而我因专注于压抑心中的敌意,几乎没听到后来的一字一句。”史沫特莱后来对毛泽东产生好感,认为她所察觉到的是他深切的心灵疏离。“我感受到他心里有一扇门从未对任何人敞开。”

或许,那一扇门只为他的爱人和少数老同志敞开。或许也会稍微为他的孩子开启。孩子还小的时候,毛泽东不能经常和他们见面。孩子长大后,毛泽东发现他们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毛泽东的次子毛岸青,患有精神疾病,而他的一双女儿也都出现严重的忧郁倾向。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死于朝鲜战争。当毛泽东听闻噩耗时,先是呆坐半晌,然后淡淡地说道:“任何革命战争,都会要你付出代价。岸英是牺牲的几千人中的一个。”根据儿媳妇刘松林的描述,当毛泽东告诉她这个噩耗时,他是如此痛不欲生,他的手冻得像冰。侍卫注意到,事后毛泽东有好一阵子食不下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