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因为早期的某种创伤,导致活力、自发性、信任感、纯真无邪、喜乐等特质,都被不信任、没有安全感以及恐惧所覆盖。由于没有优先选择去面对恐惧和不安全感,并对此进行工作,我们的意识会轻易地就被恐慌的内在小孩所接管。而恐慌的内在小孩除了运用所有的聪明与精力,设法将恐惧赶走之外,别无他法。内在小孩会因恐惧而有所行动与反应,因为它没有感受恐惧的能力,只想赶快摆脱恐惧,越快越好。
我们称这个内在小孩的空间为“孩童意识状态”。这种意识状态的基础是恐惧与羞愧,它是情绪化、反弹和充满期待的。为了弥补这样的惊恐,我们变得很政治化。能量直接朝外,无意识地尽可能去满足内在小孩的需求。结果我们变得爱操纵、控制、苛求、报复、算计、耍诈、讨好、发怒,或去做任何行得通的伎俩。我们从小就将这些伎俩发展得完美无缺。处于孩童意识状态中,除了容易有反弹行为、任性、情绪化之外,还爱做梦、爱幻想、凡事理想化,不愿直接面对现实。
就像得不到想要东西的小孩一样,我们会因内在的不舒服感而不由自主地对外做出破坏性的举动,这是反弹行为的部分。我们会觉得理直气壮、理所当然地这么做,这是任性的部分。再加上我们并不去看见和面对真实的状况,而是盲目地希望生活会提供所有需要、会接我们希望的方式对待我们,这是幻想的部分。在孩童意识状态中,我们专注于存活之道,觉得自己一定得赶紧设法得到自己所需。不这么做的话,就会活不下去的。在孩童意识状态中,学会用“丛林思考”法则去求生存,就是要懂得竞争和奋斗。我们心中充满了生气、害怕、急迫感,要得到自己想要的,而且马上就要。宛如一个受到剥夺和惊吓、迫不及待要满足自己需求的小孩,我们透过这样的双眸,向外界张望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