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决策要“去神秘化” 1

政策设计是国家机关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如何设计政策,如何表达政策,决定着政策的基本质量。有的政策为什么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有的政策为什么不会有大的效果甚至会生负面的影响?说到底,都与政策的设计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中国的体制中,政策的设计和产生过程往往带有神秘感,人们不知道一个政策的产生,由什么人依据什么信息设计出来的。其实,政策的设计有着一定的规范。许多政策,往往是领导人、专家、地方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政府决策要“去神秘化”政策是政府行为的基本体现。中国社会诸多问题的解决,往往是通过政策的创新和调整来实现的。就结果而言,中国政府与国外的政府功能差别并不大。

但是,中国的国情与历史,形成了一系列固化为中国特色的政府行为方式,往往为现代社会所不能理解。西方大学政府学专业的学生有一个必修课,就是到华盛顿政府机关参观,政府机关也必须开放,包括国防部,都要接待学生。但中国的大学与政府机关则处于隔绝状态,学习政治学、政府学或者研究公共政策的学生,甚至专家,有很多并不知道政府的办公程序。这样的结果,就是政府行为的神秘化。

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成功,固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政治决策的决定性作用,但是,一个相对良善的中央政府行政机关系统和较为开放的政策制定过程,是相当重要的原因。

政策的制定,首先是政策问题要能够提出来。有了问题,才需要政策创新与调整。所以,政策问题的提出以及提出的方式相当重要。那么,谁能够提出政策问题?又要如何提出政策问题?从实际的政策过程看,有影响力的政策导向主要靠以下四个方面的意见:

第一是领导人。领导人通过文件、讲话、批示和有关会议来提出政策问题,要求行政机关研究与落实。这是政策问题产生的最为主要的方式。绝大多数政策问题,基本都要通过领导人的意见来体现。

第二是专家的意见。在中国的体制中,有关专业的人员会提出不同的意见,通过媒体或者直接找政府机关提出建议,个别专家的行为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外国的智库,但不同专家的行为方式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第三是地方政府和行政部门的意见。地方政府在处理各种社会问题的第一线,其意见往往直接影响中央政府的政策。按照宪法规定,各级政府统一受国务院领导。地方政府在遇到重大问题时,要向上级政府报告,甚至就是请示具体的办理意见,这也是常见的现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