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长是机关的利益代表吗 1

机关民主化,是中国政府机关建设一个相当大的趋势。为了保证机关干部选拔任用更加合理,机关确实也引进了不少民主的要素。民主意味着选票。我在民政部期间,民政部各类职位的晋升,就大量引进选票的要素。一个公务员要晋升副处长,就要参加演讲,还要司局级官员来投票;而一个处长要晋升副司级职位,副司长晋升正司的职位,都要在全机关演讲,然后进行投票;甚至司局长晋升副部长,也要让全体司局级官员来投票。当然,这样的投票,与一般意义上的民主选举还是有相当大的不同。

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投票选拔是民主推荐而不是真正选举。按照官员的级别不同,划分为A 票(部级官员)和B 票(司局级官员),有的甚至还有C 票(处级官员)。不同的种类计算汇总时所占的比例也不相同。如部级官员的投票,在计算票的数量时是要占相当大的比例的,有的甚至要达到70%,按照这样的规则推荐一个副部长,只要能够得到部长、副部长

的推荐票,就等于绝大多数已经同意。也就是说,其他级别的选拔票一般是不可能产生大的影响。

第二,票数结果并不公开。既不即时公开,也不事后公开。民主推荐票客观上是一种参考票,尽管在投票时还要确定监票人,事实上,没有公开,监票有什么意义呢?

第三,投票时一律不设秘密划票间,要求现场划票。不同于农村选举,要求大家一律进入秘密划票间填写选票。当然,机关选票的填写比地方还要规范一些。有一次,我曾经要求大家统一实行秘密划票,结果就实行了。但总体上,大家认为,选举不一定要实行那么严密的程序和技术。这是一种文化障碍。而在地方,有时为了控制选举,甚至采用了公开填写选票的方式。有不少官员感慨:官员选举的程序还不如农村选举的程序公正啊!这是官员的素质低吗?看来,文化的障碍才是主要的。

需要说明的是,我担任处长、副司长、司长,都不是民主推荐的结果,因为那时还没有这一制度,因而也不可能亲身体验这样的规则。不过,我也是多年部级后备干部,说没有一点点体会,那是虚伪的。机关推进民主化,人们有许多不同的评价。而我考虑的是,行政机关真需要民主化吗?正是政治与行政不分,结果机关民主与政治民主混淆了。政治民主即按照法律所实施的人民代表、党代表选举和政府领导人与党的领导人选举,那是完全由法律所规范的选举。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按照所有官员都通用的一个规格的统一条例来管理。政治与行政不分,结果机关民主反倒发展起来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