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映像出品的电影(1)

大卫·波德威尔

1

20 世纪90年代中期,香港电影在地区市场和电影节上红火了一阵后,便开始分化。诸如吴宇森、徐克等大导演和周润发、杨紫琼等影星,都来到洛杉矶碰运气;香港回归、地区性经济衰退、美国制片厂对亚洲的支配地位日益增强,加上影像盗版的泛滥,引发香港电影业走向衰落,变得越来越不景气。剧情片的年产量在1995年约为150部,到2005年跌至60部,美国影片成了票房收入的最大赢家。

东亚电影制片的规则发生了变化,制片人必须想方设法,争夺迥然不同的观众。台湾地区、新加坡和其他邻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香港电影的主要市场,但1994 年以后,好莱坞和韩国电影却占了上风。偶尔,也会有一部香港片一炮打响,通常是周星驰或成龙的电影,而且还要感谢内地市场的开放。由于海外观众的流失,一些制片人急剧地把目光转向了当地观众。叶伟信的《爆裂刑警》(1999)、《朱丽叶与梁山伯》(2000),叶锦鸿的《半支烟》(1999),林超贤的《江湖告急》(2000),彭浩翔的《买凶拍人》(1999),郑保瑞的《爱· 作战》(2004)以及惹人喜爱的麦兜动画,都朝着这个方向作出了有价值的努力。这些影片,如果不具有1980年代作品的原动力( 和大预算),则往往表现出更高的成熟度和策略。北美和欧洲的演艺市场,对亚洲影片甚表欢迎。2005 年,《功夫》成为美国最叫座的外语片。还有国际电影节的场合,已运作成一种分散但强有力的发行和推广系统。在香港所有的导演中,王家卫在这方面先拔头筹。他的《2046》(2004)获得法国的支持,我们不妨认为,他是一个碰巧用广东话拍电影的欧洲导演。

在香港,惟独一家电影公司,非常机敏地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幸运的是,它亦证实在电影艺术上是最可靠的泉源。银河映像在两位实力人物的领导下,一方面使本土传统无法预测的热情保持着活力,另一方面也展露了各种崭新的可能性。银河映像为香港电影的新时代指出了方向──将电影创意与渴求众多的市场结合在一起。

导演杜琪峰是银河映像最显眼的合伙人。他一部接着一部电影,建立了自吴宇森和徐克以来最好的成绩。每年香港的十大电影中,总有他签署的一或两部片子。与徐克、吴宇森不一样的是,他一直在忙。不到50岁,他已经执导了超过40部电影,多数是1990 年以后完成的。在他的所有作品中,既有明星荟萃的浪漫喜剧片、动作片,又有对白不多的犯罪惊悚片。香港每一个导演都需游走于不同的类型片之间,而在当今的香港电影业里,杜琪峰是非常突出的多面能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