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到底是什么颜色——灵活多变的色相指代(2)

青=蓝?

另外一种青,却是蓝色。青花瓷、青天白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靛青、群青、青金石……这些“青”,主要指蓝色。

青因阴阳五行用色而表春天,称青天,但人们目之所及,看到的天空是蔚蓝色的,因而青又表蓝色。青作为染料时,一般也是指蓝色。蓝草是可以制成靛蓝染料的多种植物的统称,中国主要产有菘蓝(其根即为常用中药“板蓝根”)、蓼蓝、木蓝、马蓝、苋蓝等。中国人很早就开始利用蓝草染色,《诗经·小雅》中曾有“终朝采蓝,不盈一襜”的吟唱。春秋以后,人们开始用发酵法来加工蓝草,进行染色,这种新的染色方法所带来的“青”色织物,呈现为稳定的蓝色,也由此流传出荀子所讲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故事。

青金石因“色相如天”,亦称“帝青色”或“宝青色”。中国古代也曾在绘画颜料中使用珍贵的青金石,敦煌石窟壁画的绘画颜料就使用了大量的青金石。但好的青金石都产自阿富汗,中国没有青金石矿产,因此所用有限。唐朝兴起的青绿山水画,需要使用青、绿着色,所用青色主要是石青,品种有空青、扁青、曾青、白青、沙青等,均有毒。一千多年前的南梁画家、药学家陶弘景(456—536)曾记载“空青生有铜处”。唐代鉴赏家张彦远(815—907)介绍了古时越嶲(今四川西昌)出产的空青、河北蔚县的曾青、武昌的扁青,并称之为上品。现代人认为石青成分是盐基性碳酸铜,产自赤铜矿,与古人的记载是一致的。青花瓷是中国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极为普及的瓷器品种,也是外销瓷的主力军。这种“青花”也是一种蓝色,以含氧化钴的钴矿为釉料,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由于所用钴料成分不同,有的青花瓷浓艳鲜亮,有的则呈灰蓝色。唐朝已烧制了原始青花,元朝之后青花瓷烧制技术成熟并在此后的瓷器生产中大放异彩,无论官窑民窑,都烧制了大量青花瓷,远销海外,成为中国瓷器的标志。

蓝绿之间的色泽也称为青,有时候还指一种较浅的蓝绿色,如青玉、青瓷等。我们谈到彩虹七色时一般指“赤、橙、黄、绿、青、蓝、紫”,这里的“青”介于绿和蓝之间,是蓝绿相间的颜色。在青花瓷风靡世界之前,青瓷那如玉如冰的天青釉色曾是中国人前后延绵长达四个多世纪的审美追求。理想的青釉在北朝已经出现,晚唐五代时技术臻于成熟。唐人曾写诗盛赞青瓷“九州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诗中赞美的青瓷质感如冰似玉,这种绿水翠峰之青大抵是偏绿的。晚唐至五代,越窑烧出了色泽神奇美妙的淡青色秘色瓷。这种瓷器高贵神秘,由于工艺保密因而被称为“秘色”。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很想知道唐代秘色瓷究竟是什么颜色,直到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倒塌后,出土了13件被明确记载为“秘色瓷”的瓷器,此色方才露出真容。这种青色极其微妙,在光线下忽而偏黄,忽而偏绿,忽而变深,忽而变浅,几乎任何照相机、摄影机都难以完美地留下它准确的色彩影像,任何照片、印刷品几乎都会产生偏色。同一件秘色瓷,几乎每本书上所呈现的色彩都有相当大的差距,本书也不例外。真正想要欣赏秘色瓷这种绝妙的青色,唯有使用自己的双眼。读者可以在法门寺、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一睹秘色瓷的风采。此后耀州窑仿越窑,汝窑仿耀州窑,官窑仿汝窑,龙泉窑仿官窑,皆烧制过类似的天青釉色。天青釉色于明初衰落,在清代官窑中又有复兴。从淡青、粉青、豆绿到橄榄色等深浅不一的釉色都可称为青釉,一些淡淡的天蓝色也可归于“青瓷”范畴。“自古陶重青品。晋曰缥瓷,唐曰千峰翠色,柴周曰雨过天青,吴越曰秘色,其后宋器虽具诸色,而汝瓷在宋烧者淡青色,官窑、哥窑以粉青为上,东窑、龙泉其色皆青,至明而秘色始绝。”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