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与秋 (5)

一西人面白晳,微有短髯,因兵败国破愤而自戕,由巨石跃下,头颅直抵于地,有声砰然,即委身不动,盖已晕矣。须臾,勉自起立,予视其颅凹陷,盖骨已内碎而皮肤未破。予知其已无生理,钦其为殉国烈士也,乘其一息尚存之际,遂前与握手为礼。其人精神力焕,且久立不仆。予讶之,因问曰:“汝将何如者?”意盖谓生乎,死乎。其人答曰:“我为汝忍死须臾。”言甫竟,血从颅顶泛出,鲜如渥丹。予大骇,立时惊醒,则一梦耳。

这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梦境,它是一个中国文人“一战”期间留在文章中少有的清醒,是留在心灵上饱受折磨和摧残的印痕。战争不是花朵,它可以扼杀生命,但它扼杀不了正义和愤恨。

因着心灵上的痛苦,吕碧城再无心思去三叠泉参观,便乘车而回。她回到旅馆第二天,即整理行装返沪。

刚刚进入平静的秋天,北方又传来了大水为患的消息。

夏末秋初,河北境内大雨连绵,山洪暴涨,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等同时漫溢,决口数百个,京畿一带顿成泽国,受灾面积达一百零三县,灾民六百余万。这年九月二十九日,总统冯国璋特派熊希龄督办水灾河工善后,熊到职后首先在北京石驸马大街私宅设立督办处,向全国发出请赈通电,并约集北京、天津、上海、美国红十字会等慈善团体开会,研究赈灾具体法案,并成立了“京畿水灾筹赈联合会”,熊希龄为会长,美国红十字会顾临为副会长。然而,许多灾民携儿带女逃至北京,儿童收养成为一时之急。十一月十六日,熊希龄又聘请英敛之任慈幼局局长,负责收养儿童事宜。局址设在西安门内府右街培根女校和二龙坑郑王府花园,分别收养男女儿童。

上海红十字会代表回沪后亦发起赈灾提议,一时间佛教慈悲会、京直水灾女子义赈会等纷纷成立。吕碧城闻之与上海诸名媛第一时间发起成立了“京直水灾女子义赈会”,并为之代拟了赈灾通告:

迩者,奇灾告警,大浸稽天,黔黎惨逐波臣,京畿沦为泽国。序已残秋,未退潢汙行潦;地非极纬,瞬成雪窖冰岩。等三军之挟纩,盼寄寒衣;圮万户而断炊,待输义粟。本会由海上诸女士所发起,本芳菲悱恻之怀,为博施普济之举。惊兹洚水,漂残北地蔫支;禳彼灾氛,还借南都金粉。惟以广益集思,众擎易举,爰发通告,号召邦媛,或擅八斗才华,或属六珈名贵,现身说法,降棣棣之威议;游艺登场,曳珊珊之环佩。此在西方彼美,早有先例可循,揆诸吴越同舟,尤属当仁不让。行见珠光花气,蒸为天际祥云;钿股钗头,化作迷津宝筏。睹姑射之仙,物不疵疠;使泥犁之狱,境悉康庄。是望联袂偕来,共维义举。此日贤劳备至,他生福慧双修。用肃芜笺,伫迟芳躅。谨启。

这次赈灾义举,大大激发了吕碧城的善念良心,慈悲胸怀,她不仅奔走各界劝募,自己也慷慨解囊,捐大洋十万元,救助灾民。这次活动,直到第二年正月,才募集到预定的款数,由“京直水灾女子义赈会”派人送达北方灾区。

诗人樊增祥得碧城书,极为得意,回函称赞:

碧城贤侄如面:得手书,固知吾侄不以得失为喜愠也。巾帼英雄,如天马行空,即论十许年来,以一弱女子自立于社会,手撒万金而不措意,笔扫千人而不自矜,此老人所深佩者也。余事为诗,亦壮心自耗耳。仆卜居未定,颇碌碌,暇当诣谈,复候妆安,增祥拜手。

这年秋天,吕碧城的心一直淹渍在北方苦雨寒风的泽国里。这是她最为忙碌的一个秋天,亦是她最为轰轰烈烈的一个秋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