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与秋 (4)

这首词写得体察入微,且气势如虹,在移步见景中,又透着美的眷恋与人生感悟。

山居的日子,吕碧城读书、散步,似闲云野鹤,悠然自得。她或邀人漫步,或独自荡游。然而,平静的生活中,也有着不平静的事情发生,一群顽童的入侵,给她平添了许多乐趣。她写道:

一日,邻室西童数人架叠桌椅,欲跨壁而入,予止之曰:“勿尔!否则余将告之尔母。”一童答曰:“吾无畏!盖汝不识我母为谁。我母乃密昔斯台乐耳也。”予为之失笑,乃按铃呼侍者,告以故。侍者往该室,呼长声叱之,如驱逐鸡犬。一阵履声蹴蹈,已群向林中奔去矣。

又一天雨后,天色放晴,云淡风轻,她到山中散步,回头一望,已是千峰夕照,正彷徨间,一个白衣西人款步而来,问她是否迷了路,他可以为她引导。她又问其名,知是德国人威尔思。一天,威尔思与她相约,去锦秀峰看御碑亭。路上吕碧城告诉他,明太祖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作战时,有一个疯和尚周颠口唱“太平歌”,说朱元璋做皇帝定会太平,于是朱邀他同行。在进攻南京时,风雨大作,兵马难行,周颠在船头向天呼叫,遂风平浪静。后周颠辞归庐山。朱元璋做皇帝后,特派人来庐山寻访,可惜他已乘白鹿归天。于是朱元璋在此建亭立碑,以张其事。

谈话间,二人来到御碑亭。吕碧城用英语给威尔思念着石门上的对联,上联为:四壁云山九江棹,一亭烟雨万壑松;下联为:故从此处寻踪迹,更有何人告太平。这副对联就是赞扬其事的。

进入碑亭,只见有一高约四米的石碑耸立其间,上面刻着朱元璋写的“周颠仙人传”。二人在此小憩,望着山下漫延过来的暮色,一轮红日迅速向下垂落。威尔思请她注目凝视,红日是怎么转瞬即逝的。

那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开始,吕碧城知威尔思日盼捷音。她不无感慨地说:“那有什么好看的呢?那不是给将死的人换一张寝席吗?”

威尔思感到了此话的含意,面上露出尴尬之色。

自此,吕碧城不再与威尔思出游。

俄国茶商高力考甫和旅馆司账爱格德夫人,是吕碧城在庐山结识的另外两个人物,在她的笔下写得活灵活现。

鹿岭是她与高力考甫踏访之处,传说唐人李渤、李涉兄弟在此隐居养鹿而得名。其地四山回合,泉清石秀,环境优美。吕碧城写道:

次日,偕同寓俄国茶商高力考甫游鹿岭。其地风景幽绝,石壁崚嶒,叠为平坂。飞瀑缘之曲折而下,凹处积潴成池,清澄澈底。乱石槎桠,间则激为雪浪,泻入松荫作琴筑声。山巅陡峻如矗笋,有数人攀陟而上,以远光镜遥瞩予等,并吁长声呼高力考甫,彼亦吁声答之,且告予曰:“若辈皆俄国教士也。”俄而,踞山颠者发为长啸,高力考甫亦歌以答之。相距虽远,声浪为空气所传,亦颇清朗,是足见西人之善于行乐矣。予等旋取径返寓。晚餐后,予与旅馆司账爱格德夫人闲话,高力考甫来索纸笔,就案头作书,爱格德故以肘触之,阻挠为戏,且语予曰:“彼乃作情书也。”予不觉失声而笑。爱格德曰:“汝笑何为?讵以彼年老不应作情书耶?”予顿悔冒昧,乃亟辩曰:“否,予乃笑汝之善于雅谑耳。”

吕碧城的文辞妙趣横生,笔底透出生活的诙谐情怀,让这些人物跃然纸上,呼之欲出,闪闪发光。

三叠泉是她在庐山踏访的最后一个景点,她黎明即起,备好食品,乘舆上路。走不多远即湿雾腾空,数尺之外尽无所见。初行为土山,再往前则为石山,雾气罩人约行了半天,遇一小庙,舆夫在此休息做饭。吕碧城为避风寒,便到佛堂休息,不时便入梦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