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复兴中一些较次要的画家

相当一批传统画家在两战之间达到了很高的声誉,尽管他们没有我们刚刚讨论过的大师那么有趣或富于原创性,但无论何时,在回顾20世纪中国艺术时至少值得一提。于非闇是一位相当保守的著名花鸟画家,对鸽子有极高热情,他养过鸽子并写过一本有关的书。1935年左右他开始画工笔画。南京的陈之佛可能是他的旗鼓相当的对手。陈曾于1919年到1923年在东京学习设计。(第11章将讨论他的引人注目的装饰风的书装设计。)1930年代他放弃了现代主义转向非常保守的风格,以一种至少是部分地来自于日本画家例如下村观山影响的光滑笔触,将宋和明的装饰性传统调和在一起。在北京,陈衡恪和王云的学生王雪涛以他的花鸟画著称。汤涤也在北方成名,尽管他在上海度过晚年。在南京,刘海粟的好友钱松嵒,画正统的山水画,反映出黄宾虹的影响。吴湖帆(图1.19)是前清官员、画家吴大徵的孙子,上海著名的文人山水画家、收藏家以及鉴定家。更晚近些的谢稚柳,在张大千的指导下开始他的书画生涯,也在上海担当着类似的角色。张大壮也在上海,不仅以他的花鸟画—经常采用摒去墨线勾勒只用色彩成画的生动的没骨画法—而且也以非同寻常的静物题材(并非标准的全套静物的一部分)著称。南京的吕凤子以更富设计意味的非正统方式作画,他画的佛教题材(例如罗汉,图1.20)采用了早期禅僧画家夸张、奇异的风格。他本人并不遁世隐居,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杭州、南京和其他地方教授正统国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