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武当(三)

——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人们讲仁义的前提是大道不存,否则,“仁义”就毫无意义;当智慧过高时,就有虚假和欺骗;当家庭不和时,才会有“慈孝”,如家庭自然和睦,哪用刻意说自己是“慈父孝子”?国家混乱时,才会有“忠臣”,如国家强盛,哪有忠奸之辨?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真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是真话;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真懂的人不卖弄博学,卖弄博学的人不真懂。圣人没什么好保留的,尽力帮助别人,反更富足;完全给予别人,自己反更丰裕。天之道,利万物而不伤害;圣人之道,有所作为却不与别人争夺。

——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万物发展由小变大,由少变多,对于难事要从易处着手,对于大事要从小处着手,“为无为”就是为了有为,“事无事”就是为了成事,“味无味”就是为了品味。把无为当做行为,把无事当做事情,把无味当做好味。水无味,五味都离不开水,也才显出水来。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水不香,至味无甜,高人永远不会摆出高人一等姿态。治理天下不能为私欲一意孤行,更不能不顾现实而为所欲为,因万物千姿百态,千差万别,“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不可按同一标准衡量,更不能用严刑峻法去禁令,当顺应自然,因势利导。

——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余秋雨先生解说,最圆满的却似有欠缺,无论艺术上还是人生。十分圆满,就意味着终结、破败。最完美的东西一走,有空虚部位,因为空虚能召唤很多力量来填补自己,达到大盈。最正直、清白的,看上去倒有很多扭曲之处。最灵巧的,看上去好像有些笨拙。最雄辩的人,看上去似乎口吃,最大的盈利像是亏本。凡被人家泼脏水泼得最多的人,常常是最干净的人;而那些慷慨激昂“揭露”别人瘢疤的,大多最不干净。一些看上去“词穷理屈”的人,往往可信;一些口若悬河的人,往往难以信任。

——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天下禁忌越多,老百姓就越贫困;民间武器越多,国家越混乱;人们伎巧越多,新奇物品也越兴盛;法令越是彰明,盗贼反而越多。圣人说,我无所作为,人们才会自然顺化;我爱好清静,人们才会自然端正;我无所事事,人们才会自然富足;我无贪欲,人们才会自然淳化。统治者不要有很多作为,安安静静顺应自然,一切反会更好。掌权者对老百姓的宽容,就是对这个世界的宽容。“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圣人没有心,百姓的心就是我的心。统治者的真正幸福,是在百姓的感受里。“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最好的君王,百姓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其次的君王,百姓也能亲近赞誉。让百姓知道有统治者的存在,但不知统治者在干什么,才是大境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