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参加音乐班?(2)

记得在振宁上幼儿园小班时,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外国客人,招待他们吃晚餐后便送走他们。随后,振宁带着困惑的眼神问我们:“爸爸,今天的外国人讲的英文和上次来的外国人讲得不一样!”哇!这小孩子听语言的耳朵真是不错。原来,上次来做客的是美国朋友,而这次则是从澳大利亚来的!同样讲的是英语,在不同国家,甚至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例如住在美国加州的人和住在纽约的人),讲起英文来腔调都有所不同。就像中文,不同省份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腔调。我和先生在家里,常常和孩子玩这种“猜猜是谁在说话”的游戏,这很有趣。平常给女儿的音乐训练,让她有一副敏锐的耳朵。这灵敏的耳朵也让她在日后学习语言时,无论是英语、法语还是日语都学得又快又准,甚至说起中国的传统相声来也是有板有眼,且轻松愉快!

在我们刚移民来美国时,老大读高中二年级(十年级),老二读初中三年级(八年级)。姐姐在隔年选修的法语AP课程 的学期末考试中,拿到了全校最高分,之后参加了全国AP法文考试,又取得了全国前百分之七的好成绩。以我们刚刚移民来美国的程度,她能有如此小小成就,当和以前的训练有关,我们也为她感到高兴。

为将来学习乐器奠定基础

如何“在正确的时段做正确的事情”是很重要的认知!家长通常会心急地希望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学习超过他能力所及的乐器。颠倒学习次序的结果是只有提早结束学习音乐的过程。有许多提早学习的小孩,只熬了一年,甚至短短几个月,就再也不碰任何乐器了,这是非常常见的情况。而如果先在音乐班“暖身”两年左右,再进行较难乐器的学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在音乐班中,孩子逐渐熟悉了音乐的面貌,对较难的乐器才不会有排斥感。学习乐器的“蜜月期”可拉长。就如同结婚有蜜月期一样,乐器的学习也有蜜月期,时间有长有短。如果贸然直接进入乐器的学习,未经过音乐团体课的“学前暖身”,则“厌倦期”很快就会来到;而上过音乐团体课的孩子,因为对音乐已经建立了一个综合的基本概念,因此基础又稳又广,比较容易领略音乐的趣味。

此时最大的疑问是:几岁可以开始接受训练呢?出现了两派说法:一、越早越好。二、等孩子一切发展已进入某一阶段——较成熟、适于教导时,再施教。

在美国和加拿大等音乐发展已相当蓬勃的国家,大多数人仍是顺其自然,到学校 (幼儿园或小学) 才接受学校的音乐课程。而在欧洲,一般国家至七岁左右(小学一年级以上)才有一对一的乐器课程。我曾多次到这些国家考察,广泛收集他们的学校音乐课本(从幼儿园到初中三年级),发现美、加、德、奥、英、法等国,他们以国家的力量,集中人力、物力,将音乐教科书编得尽善尽美,只要是一名好老师,照着课本教授课程,学生就可以有丰富的收获,甚至即使没有老师教,学生光是翻一翻音乐课本,就可以读到非常详细完整的有关各个年代、国家的音乐故事、历史和歌曲。或许这可以让他们的家长很放心,即便等学生到学校接受国家提供的音乐教育都不嫌迟,而且客观地来说,学生们所具备的音乐基本知识也的确比咱们中国人更丰富、更均衡。(当然,这也牵涉到这些年间各个国家的发展背景。)

越早越好吗?

这样的现象令人有些不解:在音乐相当先进的国家,一般大众并不急于“越早越好”地送孩子去私人机构接受音乐课程。可在印象中,莫扎特、贝多芬不都是在四五岁时就被父母带着接受严格的音乐训练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