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江湖成熟的时期(4)

官场朋党成熟

朋党本是官员聚合而生的宗派现象,是官场与生俱来的,自古有之。但是,自明代以后朋党的成分发生变化,开始拥有独立组织和制度,形成明显的体制外组织的特征,其代表是宦官干政的“阉党”。与商帮类似,明代官场朋党也是近代江湖的一大源头,对后世的官场游戏规则甚至黑道江湖规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以前的官场私结宗派,前有西汉吕氏家族篡权,后如唐穆宗、宣宗年间“牛李党争”凡40年,是儒教政治制度下的小插曲。但宗派区别于独立的正式组织,没有自己的章程或惯例制度。至明代,宗派这一界限被打破,紫禁城内朋党势力大到几乎独立于朝廷,成为平行于朝廷权力的组织体系,形成“朝外朝”和影子政府——官场江湖的雏形。“江湖”二字的精髓,就是体制外,与“合法”二字对立。在明代以前,以游侠为代表的江湖不过是体制外一盘散沙,但明代以后,以商民和游民为代表的江湖则奋起团结起来。商人买官晋爵,出资捐官,甚至还有出钱临时租赁衙门。同时,市井无赖和乡村泼皮通过净身入宫或者借钱捐官的渠道大量渗进朝廷,获得分肥养富的机会。于是,原本严肃的官场便与商帮、街头游民、乡村混混、会党、豪侠打通壁垒,体制内外沆瀣一气,使千年以来的士大夫们贵族政治逐渐融入下层游民成分,堕落为流氓政治,彩排了儒教政治崩溃前的第一幕荒诞剧。

宗派演变为江湖,要以魏忠贤“阉党”做里程碑。“阉党”是太监团伙,并无严肃的政治纲领和主张,属乌合之众结党营私,甚至抱着阉人的阴暗情结,以报复社会为能事。明代开国因胡惟庸案即取消宰相制,朱元璋怀揣对文官制的怀疑开始重用宦官,子孙竞相效尤。太监拥有实权,又相互密切勾结,拉山头结宗派,控制朝政从中渔利,至魏忠贤趋于鼎盛。这个被称作“阉党”的朋党,恰好是以后几百年来各种政治山头的摹本。

“阉党”党魁——大太监魏忠贤时任东厂提督,负责监督和缉拿文武官员,直接对皇帝个人负责,所以人称“九千岁”。其时,魏忠贤权倾满朝,内宦外臣追随不计其数,外围党徒层层攀附,形成金字塔形的阶梯结构。这个系统成为最有权势的一支朋党,仅权臣当中的核心党徒就有七十余人,时称“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文官“五虎”负责文谋,武官“五彪”负责杀戮,“狗”“孩”“孙”则各归其门,为虎作伥。这七十多个当权派党徒,连同各自手下的喽啰官员勾结一起,生成了一个游离朝廷之外的权力系统,一个朝中朝,一个朝中党,拥有幕后机构和游戏规则。其结构模式,以家族式的投拜关系作原型,层层投拜,生成一个阉党“家族谱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