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界主义共和政体的秩序,而这一秩序将取代由民族共和国组成的世界。1795年9月29日71岁的康德写下了著名的《永久和平论》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明确提出了法律层面上的世界主义(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世界主义宪法),开创了世界主义政治哲学,再次将世界主义推到学术前台。不过,尽管世界主义的思想无论在自由主义者还是在马克思主义者那里都可以找到知音,但在理论和实践上却很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
直到冷战之后,随着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瓦解、信息技术革命、全球化和移民运动,以及各种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全球公民社会的壮大和全球治理的发展,世界主义的理念也得到广泛的复兴和发展。人们发现,国家不再是国际体系中的唯一行动者,尽管它仍然是最重要的行动者。相反,在处理全球公民社会的事务中,国家已越来越力不从心,各种跨国组织和国际协议(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APEC、G20、奥委会、绿色和平组织等)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在“9·11”事件之后,恐怖分子、买卖武器者、洗钱者、贩毒者、拐卖妇女儿童者和知识产权的现代抢夺者都是通过全球网络运作的。与此同时,各国政府官员——警方调查员、金融监管者,甚至法官和立法者——越来越在全球范围的网络上交换信息和协调行动以打击全球犯罪,解决共同的难题。尽管正在形成的全球公民社会是否能组成一个世界之城仍不确定,但它的确为建立一种新的世界主义奠定了基础。
当然“世界主义”不过是众多关于国际新秩序思考的一种向度,其他诸如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文明冲突论、天下体系、依附理论、文化帝国主义、软实力论等,都各领风骚,在国际关系与全球传播中占有一席之地。
近几年中国一直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明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其基本内容是: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但这种新秩序的建立,注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总之,进入21世纪以来,地球虽然还是那个世界地球,但全球秩序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全球化、新媒体技术、软实力、符号资本等成为传播学研究者最为关切的核心概念。而随着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上取得巨大发展,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作为世界重要成员的国家身份认同变得异常强烈,中国领导人顺势提出了中国梦旗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重构自己大国形象并谋求在世界格局中的有利地位。因此重构与自己实力相当的国家形象就变成当下最热闹的研究课题。但如何向世界说明中国,如何清晰地表达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同时又如何向国人说明“中国梦”以求形成整合力量,仍然是相当复杂而艰难的工作。
为此,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组织翻译了这套丛书。这些著作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全球传播与跨文化传播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中国学界、政界,甚至是商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丛书的译者,大多有较长时间的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学习经历,数位译者在海外工作,这确保了翻译的质量有一定的保证。浙江大学出版社有一支优秀的出版编辑队伍,他们辛苦的劳动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使这套丛书得以顺利出版,特此致谢!
吴飞
2014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