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己知彼,再先发制人(3)

如果你已经认真完成了自我评估,那么以此为基础,就可以明确自己的方向。例如:技术型的职位,挑战性高的公司;或者是社会型的职位,安稳度高的公司。

筛选意向公司

(1)根据自我定位主动出击。

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出发,你可以将求职意向公司随心所欲地分为若干个大类。在此,我的建议是,从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和命中性的要求来考虑,为择业进程完成最佳优化。你会惊喜地发现,这样一个提高了目的性的筛选过程并没有变得更加复杂,与之相反,你的选择将进一步简单化——放眼天下所有公司,可以简单分为“适合你的公司”和“不适合你的公司”两个部分。

何谓“适合你的公司”?如果你从“知己”环节已经发现自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技术型人才,同时又热爱钻研,渴望享受创造的乐趣,那么很显然,你的就业方向绝对不可能是服装业管理储备人员。在这个例子里,“服装业”和“管理储备”就是“不适合你的公司”,因为这些公司要求应聘人员具备的素养与你的优势大不相同。如果你有着外语的优势,那么这份优势很可能会让“某某外资500 强公司”的HR 在拿到你的履历表时暗地里为你加分。

进一步讲,你可以从地理区域、经营范围等方面细分你的就业公司,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规划。

例如,电子工业突出集中在长三角,而IT 业则多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你若是以家庭为重的人,那么期望的工作地点想必将在家乡附近。喜欢奋斗打拼的人可以勇敢地选择一线发达城市作为起点,反之,如果你更多考虑到的是竞争压力和生活质量,则不妨选择生活节奏较慢的二三线城市。

考虑到经营范围,专业是否对口一般是较为传统的重量级考虑因素,但“兴趣”在此起到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拿出你的“个人优点/ 不足表格”,仔细思考你所擅长和有志于从事的领域,然后得出一个总体的努力方向。

(2)对已列出的具体岗位进行选择。

大部分时候,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所进行的选择,往往是对公司提供的若干个已知职位所进行的挑选。常见的场合是各大求职网站的职位搜索栏和现场招聘会的分类区域等。

与之前所做的准备功课相比较,这种略显被动的选择更加简单,只需在每一份具体的岗位需求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统计比较两者的数量,选择“优势”最大、“不足”最少的一个岗位,即可保证立于不败之地。

需要注意的是,分类越细,可选择的公司和岗位就越少,相对地,分类中的选项对于你的针对性也就越强,两者之间的平衡则要按照你的实际需求来决定。较少的备选项并不意味着较低的成功就业几率,很有趣的一点是,很多时候这种状况恰恰相反——对拟入职的公司进行几轮筛选后,有选择性地针对一两家进行认真比较,往往得到的收获比传统求职中“广撒网、多投递”的方式要更多,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基本达到了效率最高。

了解意向公司

在已经明确了你就业的意向公司之后,你所要做的就是像了解自我一样去了解这个公司。当然,这样的了解并不需要多么全面和深入,但一个对企业的文化、制度、特色、经营范围了如指掌的应聘者,永远会给面试官留下较之旁人更为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诸如在面试Google 职位时脱口而出“我是通过百度知道的”这样的经典笑话,所发生的概率也就会大大降低了。

与“知己”中所需完成的任务十分相似,你在“知彼”的道路上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尽可能地抓准公司对人才的具体需求。从有限的、可收集到的公司信息探查和猜测出公司可能看重的“表面评估单位”,其实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了解意向公司的几把万能钥匙。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