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乐旅 1(13)

陈国、蔡国:绝粮七日 差点饿死

有了第一次之后就有第二次、第三次,后来,孔子经过陈国、蔡国(今河南驻马店),也发生过受困事件。当时孔子在陈、蔡一带,楚昭王打发人请他。陈、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们不利,发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住了。孔子被围困在那里,断了粮,几天都没吃上饭。但孔子还是很淡定,绝粮的第五日,孔子在幽谷中发现了一片兰花,他觉得这些兰花生长在幽谷,不为人所知,不为人所赏,默默地迎朝晖、送晚霞,慷慨地抛洒着色与香,它们是真正的君子。孔子将弟子们召集过来,让大家观赏、品评,并操琴赞颂,即兴作《猗兰操》。后来,楚国派了兵来,给孔子解了围。

有趣的是后来的陈蔡人还给他建立了“弦歌台”以示怀念。面对当地人的冷遇甚至恶意,孔子带领着“周公粉丝团”在断粮的情况下一样弦歌不断,演礼如常,确实体现了高风亮节。面对逆境与不幸时,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格与胸怀。孔子擅长自嘲,所以乐观达天,离开宋国到郑国后,有一次孔子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曾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的反应也是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四、最想去的地方:镐京

孔子周游列国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等地。除了关中秦国,中原诸国差不多都留下了他们团队的足迹,或游学,或参政。看起来孔子的行程甚为远大,其实孔子周游之地,不出今天的河南省和山东省。诚然,在那个交通不发达且小国众多的时代,这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孔子还有许多地方想去却没去成,比如他想去晋国,据说走到黄河边,没有过河;到过楚的边境,也未能深入。但这都不是孔子最遗憾的事。

和许多当代旅行者将西藏视为最想到达的圣地一样,孔子心中也有一个最想到达的圣地——西周的首都镐京。孔子常常望着镐京(长安)的方向,遥想周公的身影,他告诉自己,“有生之年一定要去镐京见周公”。

我们知道周朝有两座都城,关中的“镐京”称为宗周,东方的“洛邑”称为成周。洛邑孔子已经去过了,但是镐京没有去,始终没有能够去到。

最早的时候,周人在古公亶父的率领下,自邠(今陕西长武、邠县、栒邑一带)徙居周原,“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周朝最早建都是在周原(今陕西省岐山县),三千多年前“凤鸣岐山”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诗?大雅?绵》曾经描绘当年修建城池宫室的情景,“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迺立皋门,皋门有伉。迺立应门,应门将将。迺立冢土,戎丑攸行”。古代都城的正门曰“应门”,外郭之门名“皋门”,大社叫“冢土”。

后来周文王将都城迁到了丰邑(今陕西省长安西南沣水西岸)。文王去世之后,公元前1059年,武王将都城扩至沣水以东的“镐京”(今陕西省长安区)。《诗?大雅?文王有声》写道:“考卜维王,宅是镐京。”这也是西安地区始都之年代,也是西安地区建城之起始年。从此西周便定都于此,历时289 年。

直到公元前770年,平王迁都洛邑,东迁之后的周朝便被称为“东周”,也即我们常说的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出生的时代。前面我们说了,孔子的偶像是周公姬旦,姬旦是周武王的亲弟弟,理所当然他也一直住在镐京。我们喜欢一个人总喜欢到他生活得最长久的地方去,孔子亦然。“周道四达,礼乐交通”,是西周盛世的写照,孔子何尝不想走在周道上看礼乐兴荣?不过,孔子所在时代的“镐京”位于秦国境内,而孔子从没有机会走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