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入境何妨先问俗 (4)

综合示例

现在再试以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Shakespeare\'s Romeo and Juliet)来综合地看看情节、人物、戏剧行动和戏剧语言的相互关系。选用这出戏是因为它的故事大家都相当熟悉。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的作品,通常都把它归入悲剧类,不过莎士比亚在这出戏中用了很多喜剧的技巧,如奶妈的塑造、情节上的许多巧合。虽 然它不是一个成功的悲剧,但是通俗的爱情故事、生动的人物和雅俗共赏的对话,使它成为莎翁戏剧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曾多次被拍成电影。现在我们依“缘 起、变承、逆转、汇合”的发展次序一起来看看它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戏剧行动、语言趣味等方面的艺术(在译文很难呈现原味时将附原文。各段方括号内的文 字是我的分析和说明,列为参考,但不是唯一的解读)。

(一)缘起

1.戏一开始在“序诗”中报幕者说:在维洛那地方的卡布莱特和蒙太久两大望族彼此世代仇视,却生下一对苦命的恋人。上一代的仇恨埋葬了他们的爱情,而他们的死亡结束了两家的世仇。

2.正戏一开始就是两家仆人在街头相遇,由故意制造口角而导致兵刃相见,不久两家主人穿著睡衣赶上场来,准备加入打斗。

[试析:以冲突强烈的打斗来开场,马上会凝聚观众的注意力。同时,莎士比亚美妙的谐音语(双关语的一类——音同字异或字同义异)使卡家两个仆人的自相戏弄变得趣味横生,如S、G 代替两个仆人 Sampson 和 Gregory 的名字,加下划线的词为谐音语。

S:嗨,小葛,我说我们可别吃瘪啊。

G:当然,那我们下就成了瘪三啦!

S:我是说如果把我们憋火了,我们就亮家伙。

G:对!活着嘛就把你吃饭的家伙(拍拍A的头)亮出来,别像个缩头的乌龟、软壳的鳖。

(S:Gregory, o’ my word, we’ll not carry coals.

G: No, for then we should be colliers.

S: I mean, an we be in chioler, we’ll draw.

G: Ay, while you live, draw your neck out o’ the collar.)

接下去带有“性趣”的对话,应该也是古今读者(观众)都感兴趣的东西。这样的开场兼顾戏剧趣味和戏剧功能——同时交代故事性质与人物关系,应属佳作。]

3.最后地方官公爵大人出面禁止。双方人马散去后罗密欧的母亲一边庆幸儿子没有在场、一边担心罗密欧的去向,由此转入罗密欧的表兄班孚柳去找他,见他哀声叹气便问他为什么。这时他们的对话富有一种颇为特别的节奏:

罗密欧:得不到那一个,那个,得到了,时间就短了。

班孚柳:恋爱啦?

罗密欧:失……

班孚柳:恋了?

罗密欧:失去了她的垂青我眷恋的爱。

(Romeo: Not having that which, having, makes them short.

Ben.:  In love?

Romeo: Out.

Ben.: Of love?

Romeo: Out of her favour where I am in love.)

[试析:原来罗密欧正在单恋萝莎琳。戏剧自此进入爱情的主题。但是因为失恋只是一个“引子”,不是主戏,所以剧作家马上安排一个新的事件来导向男女主角罗密欧和朱丽叶的见面来推进情节。]

(二)变承

1.新事件一(第一变素):巴力斯来向卡布莱特提亲要娶朱丽叶,卡说“小女尚太年轻”,希望巴等两个夏天后再说,但欢迎巴自己去向朱丽叶说,如果朱 丽叶同意,他也不会有任何异议,并约巴来他家参加化装舞会。然后卡布莱特叫他的仆人拿着一份名单去请客人。目不识丁的仆人在路上“巧遇到”罗密欧等人便向 他们请教名单上客人的姓名。罗的朋友便劝他一起去见识见识,就知道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罗见萝莎琳也是被卡家邀请的客人,便同意前去,目的在 想借此机会看看他的心上人。

[试析:卡布莱特叫一个不识字的仆人去请客人,颇不合理,即是说借仆人向罗密欧等请问名单上的人来让罗等知道有舞会,手法并不高明;同时,那个仆人似乎应该会认得罗密欧。这些都太巧了——巧得太显做作,不算高明的手法。但是此处巴力斯求婚的伏笔尚可。]

2.新事件二(第二变素):罗密欧到舞会一见朱丽叶便惊为天人,不禁神魂颠倒地自言自语起来。他说:

喔,她比火炬还要亮丽……

此美只应天上有,不属凡尘,

她真像白鸽立鸦群…

我以前爱过吗?没有。

今晚我才见到真正的俏佳人。

朱丽叶对罗密欧也是一见钟情,但是朱丽叶的表哥提巴特发现了罗密欧,认为他的参加是对卡家的侮辱,便要拔刀动武。朱丽叶的父亲不准他闹事,并且说罗密欧是当地一个优秀的青年。

接着,罗密欧和朱丽叶都发现对方是世仇,都在悲叹“爱得太早、但知道得太晚”,可是两人的爱情继续发展,在接下去的“楼台会”中两人的情感越来越 浓,并论及婚嫁。这一场戏充满动作与美妙的对白。例如罗密欧要对月亮发誓时朱丽叶说:“喔,别对月亮起誓,那个善变的月亮,每个月都要变上两回,免得你的 爱也会那样。”分别时朱丽叶说的“离别是如此甜美的痛苦”更是令人难忘的佳句。

第二天一大早罗密欧就去求劳伦斯修士为他们证婚。修士想借此联姻来终止两家族间的仇恨,便答应了。

[试析: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可以说进行得非常快速、顺利。加上朱丽叶父亲对罗密欧的嘉许、修士的有意促使两家和好,依常理说这对小恋人应该有顺利 结合的可能。可是,事情如果真的这么美好,就情节的经营来说,这个戏就会平淡无奇了。如何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创造“柳暗花明又一村”,就看剧作家的本 领了(不过,莎士比亚安排朱父对罗嘉许的事件没有发生作用,是个败笔)。]

3.新事件三(第三变素):提巴特心有不甘要找罗密欧算账,罗密欧的好朋友墨克休出面干涉,便跟提冲突起来。当罗在叫他们不要打时,提乘机刺伤墨, 墨伤重死亡,罗要替好友报仇而杀死了提。于是,剧情由欢愉急转到哀伤,罗密欧和朱丽叶两人的内心都充满痛苦的挣扎:罗因为杀人将被放逐,为了将和朱丽叶分 离而感生不如死;朱一边为表兄之死痛哭、一边在为罗密欧担心。但是,他们的爱情仍在继续成长:当晚在朱丽叶的闺房里他们就偷偷地“正式”成为夫妻。

[试析:在这一段新的发展中,剧作家首先利用舞会里提巴特对罗密欧不满的伏笔来引出新的行动,颇具巧思。接下去的打斗、误杀等肢体冲突和朱丽叶、罗 密欧的内心挣扎,非常精彩。最后又回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肉体上的结合,可能是描绘他们爱情到达另一高峰的唯一办法,情调上应该是喜多于悲。如果全戏到此结 束,再加上一个“尾声”来说明两家的世仇也因他们的结合而化解,或者这对小恋人第二天一早便一起私奔,亦无不可。但是剧作家要借另一个伏笔(巴力斯的求 婚)来将剧情推进另一高潮。]

(三)逆转

1.新事件四(第四变素):朱丽叶的父亲要她在一周内嫁给巴力斯,朱便去向劳伦斯修士求救。修士给她一瓶药水叫朱丽叶装死,他会立刻派人去找罗密欧,保证当朱在坟墓中醒来时罗密欧就会在她的身旁。

2.新事件五(第五变素):修士派去送信给罗密欧的人在中途遇到瘟疫被关了起来,而不明真相的罗密欧的仆人却找到了罗密欧,告诉他朱丽叶死了。(严格地说这里是两个变素。)于是罗去买了一瓶毒药要赶到朱丽叶的墓中去殉情。

3.新事件六(第六变素):最后,当朱丽叶醒来时罗密欧已经服药气绝,朱丽叶便拿起罗密欧的匕首自杀。

[试析:朱丽叶父亲要她马上嫁给巴力斯与戏开始时巴来求婚的伏笔并没有很好的呼应,因为朱父当时说“小女尚太年轻,等两个夏天后再说”,现在为什么 要逼她立刻出嫁呢?还有,送信人在中途因瘟疫被关、而罗密欧的仆人却旅途无阻,这种安排缺乏一出上乘戏剧应有的逻辑性。同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前面墨、提 两人的死亡虽然使剧情转向悲哀,表现上却出现很多喜剧手法;紧接朱的“假死”后的戏仍多喜闹因素。不过,两人互相殉情的方式甚具戏剧张力。主戏到此可以说 是成功地达到最高潮。接下去就得收场结束了。

另外罗密欧去买毒药在付钱时的一段话值得一提:当时他对药铺老板说:

这是给你的金子——它对人的灵魂比毒药更凶,

在这个讨厌的世界上它比你这些

不准贩卖的便宜货会做更多的杀害。

是我给你毒药,你什么也没有给我。

再见了,去买些吃的,把自己喂得胖一点。

然后向买来的毒药说:

来吧,我的灵药,你不是毒药,跟我一起

到朱丽叶的坟墓去吧,因为在那里我必须用到你。

罗密欧自己的一生和他的亲朋都没有受到金钱的毒害,这时有什么理由如此诅咒金钱呢?按常理他这时的心情只会说最后的两行。所以,就我们现代的观点去 看,这些话应该可以说是败笔。但是,我们如果明白当时的观众把看戏当作教育或学习的来源之一,那就不同了——剧作家是在满足观众到剧院去寻求娱乐之外的另 一种需求——广义的教育。其实,这种做法在古代戏剧中颇为常见,像我国的民间戏曲中常有的猜谜、做诗、对对、引经据典的说白等,不管是否与情节有关,也都 有同样的教育目的和作用。这也是我们在欣赏戏剧时要注意的一点。]

(四)汇合

两家父母在伤心之余握手言和,从此终结世代的仇恨,并分别用纯金为罗密欧与朱丽叶铸像。最后,剧作家用公爵大人的话终结全剧:

今天的早晨带来阴晦的和平,

太阳也伤心地不愿意露面。

回去吧,再去细细咀嚼这些悲情;

有些人我会宽恕,有些我会处罚:

因为从来没有过一个故事

比朱丽叶与罗蜜欧的更为悲哀。

[试析:19世纪以前的中西戏剧和小说作家多喜欢加一点“载道”式的尾巴,莎士比亚这位大文豪亦不能免俗。还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曾有不少的演 出将结局改为朱丽叶及时醒来,两人都没有死,“王子和公主从此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这表示同情?表示怜悯?表示以前的人们比较有恻隐之心?倒是值得思考 的题外课题。]

成功的“缘起、变承、逆转、汇合”会使一出戏容易为人接受、喜欢。例如很多人爱看《福尔摩斯侦探案》,主要的就是欣赏作者曲折离奇的情节经营。但 是,一本令人有兴趣一看再看的戏剧或小说,除情节的变化能“出人意想、不背情理”外,最重要的应该是事件和人物的本质有“人情味”——人情味越丰富、越能 超越时空、越有启发性,作品的流传就会越广远、越长久。这就是老生常谈的“真善美”吧。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电视剧的调查报告,说富有感情、温馨、趣味三个 条件的戏,收视率就会持久不衰,可以作为上述各点的佐证。

但是,起承转合只是技巧,内容才是生命。而这个生命的是否丰富、有趣、耐人寻味,就得看剧作家是否有慧思、有语言天才和妙笔生花的功力了。在下一幕中,我们将用一些实例来看看高明的作者如何引导我们神游戏剧幽境,和其中的人物同悲共笑,分享生命的奥秘。

结语

从戏剧形式和构成元素来说,在创作剧本或阅读剧本时我们面对的只是文字语言;但是在演出或分析演出时,除通过演员说出来的台词(文字语言)外,还要 注意到演员的肢体语言、布景、服装、灯光等剧场因素的如何配合。所以,欣赏剧本要比观赏演出简单,比较容易掌握。根据由简入繁的基本学习原则,我们可以把 阅读剧本、分析剧本作为踏进戏剧世界的第一步。

希望你的好奇心会带你去戏剧乡随兴漫游,去追寻“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戏剧胜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