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罪恶很快得到了严厉的制裁。1949年,通过农村包围城市而夺得政权的中共军队开进了这个欲望之都。这些革命的神圣骑士,担负着消灭物欲罪恶的使命,他们内心深藏着古老的贞洁信念,手持钢枪,踏上了殖民地上海的欲望中心——南京路。他们夜复一夜地守望着这个芬芳、艳丽的地带。霓虹灯依旧闪烁,映照在衣着朴素的战士身上,与南京路的街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革命战士必须克服这刺目的灯光带来晕眩感,并尝试改变这一切。在革命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中,表现了这一奇特场景,它构成了50年代后的上海经久不变的街头景观。小说《上海的早晨》预示了光影闪烁的旧上海的夜间正在消失,霓虹灯的光华在新社会的曙光里显得暗淡无光。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那些象征着资产阶级腐朽糜烂生活的霓虹灯,才在革命造反派的棍棒和石块的打击下,彻底熄灭。大上海顿时黯然失色。
霓虹灯重新闪烁,是“文革”后上海再次开放的重大信号。从陆家嘴到外滩,从南京路到徐家汇,霓虹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亮。高楼顶上巨大的灯箱广告,变幻不定的色彩,大上海的夜空显得空前的狂热。人们在霓虹灯中看见了旧上海的幽灵,昔日的光荣与梦想闪烁可见。
但依靠霓虹灯的光芒照亮的辉煌,始终维持在幻象的状态中。在今日的中国,几乎每一个乡间小镇上,也都被霓虹灯装点得光彩夺目。这些浮光掠影妆点在乡间粗陋的屋檐下,模糊了乡村捉襟见肘的现实困境。它也是当下文化粗鄙而又艳俗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