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与幻想之都 6

霓虹灯直截了当地呈现了大都市所谓灯红酒绿、光怪陆离的摩登生活。自然光对能见度的限制不复存在,农业时代的昼夜分野基本失效。左翼作家茅盾在其著名的小说《子夜》的一开头,就令人震撼地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南京路霓虹灯的威力:“叫人猛一惊的,是高高地装在一所洋房顶上而且异常庞大的NEON电管广告,射出火一样的赤光和青磷似的绿焰:LIGHT,HEAT,POWER!”这一景象,令一位来自中国农村的老乡绅震惊得丧魂落魄。他乘坐富商儿子的雪铁龙轿车,打南京路上穿过,霓虹灯带来的强烈的感官刺激,以致他老人家竟一病不起。古老的农业文明在闪烁不定的霓虹灯光下,终于寿终正寝。这正是现代性文化的一个绝妙的隐喻。

在表现旧上海的电影(如《不夜城》、《万家灯火》等)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这样一些场景:霓虹灯的光芒照亮了十里洋场上红男绿女的纵情声色的人生。在大马路上,摩登女郎浓妆艳抹,激情春光一览无余。在那里,舞女、歌女、交际花……这些现代都市情欲沼泽中孳生的“恶之花”遍地开放,将旧上海的情欲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她们是诱使人世过客迷失航向的海妖,用其曼妙的歌声,唱出了旧上海的全部精神秘密,成为一个时代记忆中的永恒旋律。

而在灯光映掩着的高楼大厦的浓重阴影之下,另一种人生也隐约可见:这些人栖身于城市的阴暗的角落里,像麻雀一样,终日为生计奔忙。左翼文化界的一大批写实主义的电影,如《马路天使》等,深刻地揭示了上海底层的社会状况,并视旧上海的物欲文化和阶级剥削制度为罪恶之源而加以猛烈的抨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