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毛泽东不承认的婚姻 3

1919年10月,长沙发生了一起反叛包办婚姻的悲剧。当时,长沙有一家眼镜店,店主叫赵海楼,有一女叫赵五贞。赵五贞就读于周南女中,知书达理,善裁缝和刺绣,在婚姻上也有自己的主张。然而,父母听信媒婆之言,要把她嫁给一个有钱的古斋少老板作填房。赵五贞不顺从,于是在出嫁的当天,在花轿上用剪刀切喉自杀。

毛泽东从《大公报》上得知这一惨案后,震动极大。悲剧发生的第二天,他就写了《对于赵五贞女士自杀的批评》一文。毛泽东在写这篇文章时,一定想到了自己的原配夫人罗氏。也是由于父母的包办,罗氏自18岁进毛家,没有过上一天真正的夫妻生活,不到三年,罗氏即在婚后的寂寞与孤独中死去。她和赵五贞一样,死在封建婚姻的棍棒之下。

毛泽东越想越痛恨封建制度给青年人带来的痛苦,于是,他怀着对旧婚姻制度的极大义愤,又连续在《大公报》、《女钟界》等报刊上发表了《赵女士的人格问题》、《改革婚制问题》、《婚姻问题敬告男女青年》、《打破媒人制度》、《女子自主问题》等10余篇文章,指出赵女士的死是由于社会、母亲、夫家“三面铁网坚重围着,求生不能”,“这件事的背后,是婚姻制度的腐败,社会制度的愚昧”,“思想不能独立,爱情就不能自由”。

毛泽东深深地知道,自己就是封建旧婚姻制度的受害者,而自己的原配夫人罗氏则和赵五贞小姐一样,成为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她痛斥媒人说合、父母包办、八字订终身的封建旧俗、推崇恋爱神圣时说:“夫妇关系,完全要以恋爱为中心,余事种种都系附属。”并称赞赵五贞的人格:“不自由,毋宁死。雪一般的刀上面,染上怪红的鲜血。柑子园尘秽中被血洒满,顿化作庄严的衢。赵女士的人格也随之涌现出来,顿时光焰万丈。”他主张对旧式婚姻的反叛应当采取斗争的形式,而不是无谓的自杀。

毛泽东和罗氏短短三年的婚姻,只有形式而没有实质,自然他们也没有孩子。1941年编撰《(湘潭)中湘韶山毛氏四修族谱》时,毛宇居将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第三个儿子毛岸龙(远智)列在罗氏名下承祧。

毛泽东虽然不承认与罗氏的这桩婚事,但他与罗家的亲情不但没有被割舍反而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得以丰富和升华。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