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应该顺应人性而动(2)

比如小悦悦被撞,原因跟贫穷有关,也跟父母不遵守法律有关。国外14岁以下的孩子脱离监护人,不会出现谴责撞她的人或者不敢救的问题,首先要谴责监护人没有尽到职责,法律明确规定。因此,不是道德问题,还是周围的环境改变的问题。

我们应该始终相信人的双重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但是一个比较富裕的社会、一个比较好的法律保障,可以使人性中好的部分充分表露出来,而使人性当中坏的部分被约束。由此,对国家的领导人和长远的决策者来说,一个核心的、更上升一步的问题是,他们必须成为对人性了解的先行者,所有政策的出台,必须顺应人性而不是逆人性。

我们这一代人对有些事情印象很深,我们家当时有缝纫机,那个时候不可能买衣服,都是自己家做的,我们家的机器罩是我妈绣的,上面写的四个字叫“斗私批修”。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任何人的思想都很糟糕,要“割资本主义尾巴”,每个人必须成为共产主义战士,谁都不许考虑自己。这是逆人性而动的政策,走到尽头,国家几乎崩溃。

邓小平的改革是从凤阳小岗村土地承包开始的,是顺应人性的。什么叫承包?承包就是我玩命干活,自己又能分点。人性中有私的部分,所以顺应人性的政策一出台,五年解决了中国常年农业歉收的局面。我担心的是未来有些政策的出台如果依然是逆人性而动的话,还会有挫折、有障碍,踉踉跄跄。有人说,顺应人性是否就是满足私欲呢?不对,《道德经》里还说“无私为大私”,这要看你用什么样的方式调动更多的人,为了自己新的需求也会放弃简单的私欲。

任何人做好事也都有自己的目的,比如很多人现在做志愿者,他在精神层面或许有更大的快乐,那种舒服感和成就感,也是属于他自己的,但是社会应该提倡。因此,希望我们的决策者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要再出台任何与人性相违背的政策,一定要顺应人性而动。比如那些空话和套话,关起门来没有任何人爱听,连说的人自己都不爱听,就是违背人性的。

刘云山同志转引过一段李瑞环同志讲给他的故事。一个稻田里起初有很多野猪,啃粮食。农民想了个办法修理它们,弄了个大喇叭,仿造了一些人喊的声音。野猪又来了,放大喇叭,野猪被吓跑了。两三次后,野猪发现声音没什么变化,于是就又回来啃粮食了。刘云山同志是这么结尾的,“大话空话连野猪都骗不了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