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笠人:我要恢复中国电影的传统 4

你的下一个电影计划是什么?是不是《刺青》?

对。

相比《草芥》,《刺青》似乎更注重于讲一个故事,这会是一个戏剧性冲突很强的电影吗?从《刺青》的故事梗概上来看,你还是一如既往地深情关注中国当下的小人物、“草芥”的生存状态和情感方式。

我时时感觉生命的无常和轮回。人生如梦似戏,在苦难面前,我们永远沉痛,并永远与最大多数的苦难站在一起。在世界崩溃之前,我们不能轻言放弃。所有人有所有可能的命运,从命如草芥的流氓到志满意得的胜利者,谁都有可能成为流氓、草芥,摸准了窍门或找到了可能的通行证,谁都可能成为既得利益的社会新贵,这让我觉得很可怕。一种强势文化或制度对于身处乱局中人的侵蚀:纯真成为世故,生机盎然成为麻木不仁。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历经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动,传奇、戏剧化的故事在现实中上演。于是身处文化传统断裂、思想信仰危机的普通人,在这个剧烈动荡的时代,他们的命运如何?这两种人的命运联系起来,关注聚焦于他们,就是电影《刺青》的缘起。

除了《草芥》你还有一个“电影十年计划”——《草台班子》、《国民玩偶》、《美人迟暮》、《2002年的第一场雪》、《上海的女儿》、《苏曼殊》、《黄河青山》、《八千里路云和月》、《广陵散》。请详细说一说你理想中完美的电影是什么样子?

我觉得还是谈谈目前的工作更现实一点。为了修改电影《草台班子》剧本,以更真实地反映戏班的生活,我在福建拍摄一个纪录片《戏班》,我每天跟随戏班演出、生活,戏班的生活就是天天去乡下各个地方演出,居无定所,漂泊不定,生活真的很艰苦,大冬天有时候就是铺些稻草睡在地板上。

跟随戏班一段时间了,确实收获很大,我突然有个想法,就是回到北京后再创作一个电影剧本《流浪艺人》,与电影《草台班子》构成上下部作品。我下这么大功夫为一部未来的电影做准备,就是要恢复中国电影的传统,试图改变影视圈那种浮躁短视的浮华作风。

你认为目前的中国电影审查制度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你希望中国电影有分级制度吗?

作为一个严肃的艺术家来说,我觉得电影根本就不需要审查,艺术家要保持人格独立,对社会现实要时刻批判使其保持清醒。艺术家本来就要有最后的道德底线,审查根本就不符合艺术创作规律。

但从中国的现实来看,我觉得如果电影要审查,那就要由法律来做出明确的规定,而不是由某些人说话来决定一部电影的命运,要以法治代替人治。分级制可能是一个好的尝试或开端,值得欣慰的是,现在终于有人站出来以实际行动试图推进电影分级制度,我表示支持。

目前有不少导演用数码设备制作自己的电影,并在一些国际性电影节上频频获奖,对“体制外”的这些电影你怎么看?

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电影,导演要独立于权力体系之外,作为严肃的知识分子独立思考,不依附于外界的意志和压力。对社会制度、文化历史有独立的见解、思考,他们不是为特定的权力体系服务,而是为大的概念性虚拟形态之下的国家、民族做些事情,是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形态和时间空间之外的存在。

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缺失,表现在钻营附庸于特定的权力体系,没有独立性与觉醒意识,让他们吃好玩好就OK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独立精神,要敢于说真话,敢于抗争,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