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扭曲的东方人

西方以个人自治为前提的价值体系与为社会等级秩序所支撑的东方价值体系之间的差异在《断背山》中通过恩尼斯和杰克间的关系得以戏剧化。他们的关系让我们想起了孟子思想中存在于朋友之间的深刻的“仁”的感觉。巴格尔认为,恩尼斯和杰克之所以会认同彼此,是因为他们都被相似的社会约束—即同性恋关系的非法性和社会污名—所孤立,而在他们偶而的会面中,他们“发现了一种同性恋者的生存方式”。然而,他们的关系中存在张力和对立面,他们对成为同性恋者的态度也有惊人的不同。在恩尼斯看来,社会和道德是相互依存的。他全面地阐释自己的生活,将自己视为一个群体中的主体,一个具有身体欲望的性别个体。可是,杰克则看到了个人与社会、主体与个人、社会与性别之间的不同。独立、财富、地位和外表(或形式)在杰克的生活中具有优先权,而家庭、文明、工作和人际关系是恩尼斯生活的重头戏。你可以说,恩尼斯关注的是观察等级秩序,遵循“义”和“礼”,坚持涉及社会关系的重要规则。相反,你也可以说,杰克觉得受到了严格的性别和受尊重的角色的压迫,致力于轻视等级规则。我们为杰克欢呼,他试图挣脱这些角色的镣铐,对于他而言,这些角色是对其个人自治和自由的压制,而非使之语境化。不过,我们时常可以觉察,在杰克的自我意识的、西方的个人主义之下,可能存在隐约的、消费主义的权利感,而这其实并非李安所要强调的。另一方面,恩尼斯似乎理解,他必须成为一个非西方人才能生存—耐心,迟缓和容忍是非西方的(和古怪的)品质,它们存在于他的生活中心。他过着一种简单朴实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事物、形象和形式不像它们在杰克的生活中那样无所不在。杰克以男妓的形式寻找男性同伴,随后,致命的是,选择了一个错误的人。似乎杰克比恩尼斯更需要性满足,但对恩尼斯而言,他们的关系更深切,也更深刻。

正是在恩尼斯这个人物身上,孟子哲学与科维诺哲学汇聚在了一起:他代表着一种使人惊愕的性欲观,它与社会和深层的道德密切相关。通过恩尼斯,李安赋予了我们一种感觉:如何从“仁”的角度—从语境、文明和道德的角度—去看待性。与恩尼斯不同,杰克似乎不愿意接受一种他的性在其中得到培养的延迟满足的生活。它不在他的生活中心,而始终处于背景之中,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获得深度和品质。当杰克向恩尼斯坦白说,他曾在其他地方寻求同性之爱后,恩尼斯的哭泣真的非常打动人心,你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杰克的行为代表着对恩尼斯哲学的抵制。通过恩尼斯,李安似乎在发问:为什么满足感需要是经常性的和即刻的,为什么性不能加以培养,并得到一以贯之的刈剪和发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