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拍摄中的理智与情感(6)

在第二个场景中,秀莲和玉娇龙像艾莉诺和玛丽安在她们的第二个重要场景中一样,牢牢地防守着自己的部署。这个场景发生于秀莲在京城外的镖局中。玉娇龙在与自己的欲望斗争时,两次调用姐妹关系,向秀莲坦露心声。像第一次的谈话一样,主要话题还是婚姻和充满争斗的隐秘世界,而玉娇龙现在能够承认,她有些轻举妄动。她逃离儒教结构并成为某种超乎其自身之外的东西的一部分—从本质上说,是成为道教徒—的渴望已经被碧眼狐狸所扭曲,并使她违背了江湖世界中的一切“礼”的规矩。秀莲在这一场景的前半部分一直保持着她的理智和同情,尽管它因对玉娇龙行为的感觉而有所减轻。正如在她们最初的姐妹交谈中一样,秀莲戴着那只标志性发簪,在她敏锐的理智和对别人真实动机的洞察已经排除了身体打斗的场合,她一直都戴着这发簪。因此,它与她的这样一种能力联系在一起:不羞辱,不责备,哪怕是对那些未能做出体面之举的人,也能以礼相待。她知道何时可以软化规则,以使最仁慈和正确的解决之道出现。她在此时也继续采用她富于同情心的理智实践,帮助玉娇龙试着辨清方向,变得更加成熟,方法是应对自己的处境,而非逃离它,进入一个幻想的江湖世界。秀莲聚焦于孝道,因为她告诉玉娇龙,虽然玉娇龙可以逃离婚姻,却不能逃离父母。令人惊奇的是,玉娇龙在这一点上并未让步:她对罗小虎的关心超越了任何的怀疑。然而,玉娇龙确实变得怒不可遏,不是因为秀莲的儒家说教,而是因为听到李慕白将罗小虎送往了武当山的消息。玉娇龙在自学武当心诀时的不容置疑的天分,以及她天生的摆脱儒家苛责并拥抱超乎自身之外力量的道家倾向,似乎与她对武当的激烈反应形成了矛盾。正如上文所言,这部分是由于碧眼狐狸自己对武当的反应。但它甚至更加深刻地道出了玉娇龙对江湖这个秘密世界的浪漫想象—事实上,她误解了它—它既没有带来江湖的利他主义,也未带来真正的道家思想的洗礼,使之受洗于意义更大的洪流和源泉。由于没有一个人值得她去孝敬,所以玉娇龙的直觉和欲望将她带入了自恃的傲慢之中。当玉娇龙身上的这种毒素战胜了她的脆弱时,秀莲终于爆发了,她与玉娇龙断绝了姐妹关系。李安通过让秀莲戴着她那标志性的发簪进行打斗,呈现了秀莲的所有本领、敏锐和怜悯心,却又说,现在这一切都必须从属于这场生死较量。她一直凭借自己的理智、她对“礼”和“仁”的平衡,不停地回避这样一场打斗,但她证明,到万不得已之时她甚至可以战胜青冥剑。可是,正如艾莉诺和玛丽安那样,只有死亡本身的存在才会催化一场真正的转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