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拍摄中的理智与情感(5)

在宝剑被盗的第二天,秀莲拜访了玉娇龙。她们的对话促使玉娇龙说:“别说你们我们,我要认你这个姐姐。”在她们的对话范围中,这种姐妹情谊清楚地基于玉娇龙的渴望之上,她想与一个自己欣赏的女子建立联系,她认为这个女子过着她理想中的浪漫生活。然而,打斗和发饰的秘密层面加深了理智与情感间的张力,暗示着它们的整合在此处将是多么困难。秀莲基于玉娇龙的书法风格而对玉娇龙这个她前夜的对手的精明评价,使我们警觉到藏于这种交流表面之下的第一个层面。在此层面中,秀莲揭示了她在江湖这个隐秘世界中的根深蒂固,但最为重要的,也揭示了她深陷于“礼”和“仁”的儒教平衡中,所以,她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诉诸于武力对决。她显然知道是玉娇龙盗走了宝剑,但她并没有向她挑明。秀莲似乎意识到,玉娇龙的偷盗行为源自她对生活以及超乎其自身之外的联系的渴望,这是李慕白本人也有的道家倾向的有趣翻版。玉娇龙气恼于儒教的苛严,而秀莲对“仁”的深入实践使得她看到了玉娇龙的渴望之中善良的一面。不过,这并不会阻止秀莲试图教导玉娇龙,即使是在武士游侠的江湖世界,“礼”,以及与之相关的合宜礼节,都会引导人们为了普遍的良善而采取行动。秀莲此处的理智和怜悯之心几乎是不易察觉的,她解释说,即使是在打斗的世界里,也存在着荣誉,所以她和李慕白无法结婚,即使他们想这么做。她在此处让理智占了上风,用“礼”来解释“仁”,希望能够触及玉娇龙的情感。可是,玉娇龙知道,秀莲曾与她交过手,尽管她似乎假定,秀莲对此一无所知。但很显然,玉娇龙想成为秀莲姐妹的热情部分正源于她们的格斗。此处,我们初次了解到,玉娇龙是如何不断地低估了秀莲,以及许多她在其中发现了自我的情形。

此处呈现的另一层面(尽管直到电影结束时才不再模糊不清)是发饰的象征性。在故事的这一个点上,玉娇龙已经借由碧眼狐狸漫不经心的梳头仪式而与青冥剑结合在一起。另一个发饰出现在此:秀莲的发簪。在她前往京城之前,在与李慕白当众说话时,她便戴着它,而在这个姐妹场景中,它又第二次出现。除了她与玉娇龙最后决斗的场景之外,每逢重要的说话场合,她都戴着它,这些讨论常常或清晰或含蕴地聚焦于爱或婚姻以及江湖的隐秘世界这两者之上:开始时与李慕白一起的场景,姐妹场景,与玉娇龙及其母亲喝茶的场景,在玉娇龙婚礼之日他们遇到罗小虎时,然后从她回到家一直到电影结束时。它在这个结为姐妹的时刻出现构成了这两个女人间的重要联系,因为她在她们最终的决斗中又戴上了它,并且将它交给了玉娇龙,先是为了向吴妈保证,玉娇龙是受她之托来寻求帮助的,然后是在她们最后的互动中,她把它插在了玉娇龙的头发上。它不仅代表了秀莲,而且代表了她的成熟和理智。它代表了她的儒家思想的体现,以及儒家思想对个人情感和欲望的控制,以及她本人对身为一个本质上的寡妇合宜举止的顺从。不过,她对“礼”的接受并不是痛苦或僵硬的。相反,它在“仁”中泛滥,讽刺性地针对所有人,只除了她自己和李慕白。在这个意义上,它是玉娇龙不受控制的情感的对立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