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目光,两种方式:印象派的目光(2)

绘画中的印象主义和文学中的自然主义流派相对应,都受到哲学上实证主义的影响。印象派画家在形体写实的基础上,用看似杂乱的笔触描绘更加真实的自然色彩,即印象的真实,或者说感觉上的真实。莫奈的《花园中的女人》是一幅取材于维尔达弗莱花园自然景色的杰作,它成功表现出原初“印象”的自然性:阳光透过树叶洒落下来,在地上形成明暗分明和斑驳的光影。

这幅杰作被1867年的官方美术沙龙拒之门外,后来被巴齐耶出资收购。巴齐耶出身富有家庭,经常慷慨解囊资助同行。第二年,巴齐耶的《家庭团聚》为当年的官方沙龙所接受,这幅画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花园中的女人》的呼应。不幸的是巴齐耶在1870年11月的普法战争中阵亡于博纳拉罗朗德战场,时年仅二十九岁。

这一年,随着普法战争的爆发和后来巴黎公社的成立,一个时代结束了。这些政治事件对艺术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最直接、最痛苦的就是巴齐耶的英年早逝。这些事件还造成艺术家们四处流散。莫奈决定离开法国,第一次去了伦敦。他喜欢上伦敦的雾,自1899年开始曾连续三年到伦敦绘画写生。当年毕沙罗也跑到英国,和莫奈一起参观伦敦的博物馆。

历史的诡异之处在于它的不可捉摸。于此,印象派的脉络有了一条隐秘的支线。

1871年,莫奈途经荷兰回国。这期间,莫奈接触到大量从透纳到弗朗斯·哈尔斯等绘画大师的作品,从中获益匪浅。

1874年首届印象派画展上展出的著名海景画《日出·印象》,是莫奈追忆透纳的风景画而在诺曼底的勒·阿弗尔港创作的。这一印象派绘画的渊源,直到1892年才被毕沙罗道出:“我们的道路是从英国大画家透纳开始的……”

英国大导演迈克·李的最新影片《透纳先生》(2014),就是一部表现透纳人生经历的名人传记片。主演蒂莫西·斯波是迈克·李的御用演员,为了演好透纳,他专门学习了两年绘画,最终成为2014年戛纳电影节的影帝。

西斯莱是英国画家博宁顿水彩画的崇拜者。虽然他生于巴黎,但他的父母都是英国人,所以直到1899年因喉癌去世为止,西斯莱也未取得法国国籍,但这不妨碍他成为印象派团体中的重要一员。不过他大概是其中最不幸的画家之一,因为在他去世的第二年,其画作《水灾》以四万三千法郎的高价卖出,比他有生之年所获得的全部收入还要多。

阿让特伊是印象派群聚时代的一个绘画地点,位于巴黎西北的郊区,是当时巴黎人的一个休闲去处。莫奈从伦敦和荷兰回来后就住在这里,时间长达七年。这地方是马奈介绍给莫奈的,马奈家在阿让特伊对面的热纳维里埃拥有大片不动产,所以他对这一带的风景很熟悉。

莫奈喜欢画流经阿让特伊的塞纳河上来往的帆船,那美景可与勒·阿弗尔港的点点帆影媲美。后来由于画商迪朗·吕埃尔的大量订货,莫奈有了可观的收入,于是他买了一艘平底船,改装成画室。马奈见他居然在这种停泊在河边、周围长满水草的小船上工作,揶揄他是“水中拉斐尔”。

一天,莫奈正在河边画画,一个身穿划船运动服的年轻人上前搭讪,他就是卡耶博特。当时他住在河边的一个别墅里,在那里制作赛船。他曾经在画室里学过画,因为实在忍受不了学院派枯燥的教学方式而放弃了绘画。

与莫奈的相遇让卡耶博特重新拿起了画笔,而且很快参加了1876年的第二届印象派画展,展览的场地还是卡耶博特帮忙找的,那是他朋友的房产。这个正直宽厚的年轻人在事实上接替了巴齐耶在印象派团体中的位置。在经济危机的艰难日子里,卡耶博特用当法官的父亲留下的巨额遗产,以周到和不露声色的方式帮助印象派画家们,尤其是莫奈。他专门收购在他看来卖不出去,也就是一般收藏家难以接受的作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