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弟弟们成才 2

又说: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

明理之外,读书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修业。修业的目的是“卫身”。他说:

卫身莫大于谋食。农工商劳力以求食者也,士劳心以求食者也。故或食禄于朝,教授于乡,或为传食之客,或为入幕之宾,皆须计其所业,足以得食而无愧。科名者,食禄之阶也,亦须计吾所业,将来不至尸位素餐,而后得科名而无愧。食之得不得,穷通由天作主。予夺由人作主;业之精不精则由我做主。然吾未见业果精而终不得食者也。农果力耕,虽有饥馑,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壅滞,必有通时;士果能精其业,安见其终不得科名哉?即终不得科名,又岂无他途可以求食者哉?然则特患业之不精耳。

在曾国藩看来,读书与农工商是一样的,当官与教书是一样的,做传食之客与担任幕宾是一样的,方式是自立,目的是“求食”。“求食”,不是一般的获取食物,也不是不择手段的获取食物,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正当的职业、工作去获得养身、养家的资财。求食,强调的是自食其力,自立自强,不论是劳心还是劳力,不论是读书还是从事工农商,不论是做官还是教书,分工不同,目的一致,都是自立自强,自食其力。读书人以知识谋食。科名,则是获得食物的一个阶梯。只要努力,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终会有顺畅之时,即使最后得不到科名,也没有关系,还有其他的工作可以自食其力。这种对科名的理解,在当时来说,恐怕也只有曾国藩这样的卓越人物才有的。  

当然,曾国藩并不否认科名的重要意义。在他看来,科名的意义除了求食之外,就是一种孝顺的手段。他说:“科名之所以可贵者,谓其足以承堂上之欢也,谓禄仕可以养亲也。”子孙后代博得一个科名,目的就是让父母高兴而已。

修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艰苦的努力与付出,需要切实可行的方法。曾国藩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值得研究与学习,一个是 “三有”学习法,一个是专注化学习法。“三有”就是有志、有识、有恒,他说:

故予从前限功课教诸弟,近来写信寄弟,从不另开课程,但教诸弟有恒而已。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炉,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