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别人的人(1)

观音就是这样因时因境所需,以不同的方式显灵来救助我们的。比如说,你今天回家时,把钱包忘在公司了。上了公交车你才发现,于是嘀咕了一句:“糟了,没钱买票。”这时,邻座的人说:“没关系,我借给你。”这就是观音附在邻座的人身上显灵了!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我们诵经的时候,往往读成“蜜多时照见五蕴……”这样一口气接下去的。其实,读到“波罗蜜多时”时应该断句。

“观自在菩萨”,说的就是观世音菩萨,略称观音。我叫濑户内晴美,濑户内寂听也是我。有人这么叫,有人那么叫。为什么同一个菩萨有两种称呼?事情是这样的:经文源于印度,原文是用梵语或是巴利语写的,印度以外的人看不懂。于是,学过这些语言的中国僧人便把它翻译成了中文,而且有两个译者——于是,对同一个菩萨就有了两个称呼。

最先把《心经》中的这个人名译成汉语的,是一个叫鸠摩罗什的人。他生活在中国的六朝时代,比唐朝还要早二百五十年左右。此人是个翻译大家,译了很多经文。除《般若经》外,大受日本人推崇的《法华经》,大家熟悉的《阿弥陀经》,还有《维摩经》,都出自他手。他还翻译过不少佛教的“论”(对经的注解等)。一个人能独自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我想他绝对不是凡人,是个天才。

鸠摩罗什的人生经历也颇富戏剧性,我恨不得把它写成小说。他父亲是印度人,母亲是当时中国西边龟兹国的公主。鸠摩罗什就是在这个龟兹国出生的。母亲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开始醉心于佛教,说什么也要出家。可她自己又没法做到,于是就带着天资聪颖的鸠摩罗什翻过喜马拉雅,来到了印度。在这里,鸠摩罗什苦心钻研佛教,学有所成后回到了故乡。

可是,当时故乡正被中国攻打,不久龟兹国就亡国了。攻入龟兹国的将军见鸠摩罗什满腹经纶,便想把他留在身边。虽说鸠摩罗什当年已经三十五岁了,但仍然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且坚守戒律,不近女色,是个了不起的圣僧。将军为令其堕落破戒,便将他和一个年轻貌美的公主囚禁于一室。鸠摩罗什难抵美女的诱惑,最终还是和公主破了戒。有了第一次就不愁有第二次,就这样,鸠摩罗什一发而不可收,彻底堕入凡尘了。

结果,鸠摩罗什对将军言听计从,去了中国的都城。将军灭了龟兹国后,做了那儿的国王。没过多久,他的新国家又被别国灭了——那个时代就这样,不是灭别国,就是被别国灭,国家频频易主。但是,无论哪个统治者,都视鸠摩罗什为宝物。他就是这么一个大才子。

这次的新国王也一样给鸠摩罗什送女人。而且不是一个,而是十个,以至鸠摩罗什堕落成性,不得自拔。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译经不止——鸠摩罗什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