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国家对附属国的统治》(1)

——重温约翰·密尔的一篇旧文

邱立波

1.1960年代非殖民化运动后逐渐独立(这个“独立”当然是相对欧美这些宗主国而言)的非洲,获得的只是现代政治的外壳和若干装饰,就非洲人的生存状态而言,实质却是从政治状态倒退回了“自然状态”。恰恰是在欧美这些宗主国退出非洲之后,这里的蛮野、腐烂、仇杀和血腥变得空前刺目,这从反面证明:被抽空了所有前提的、独立的非洲人民就其自身而言是没有组织政治生活的能力的(哪怕是受美国长期熏染的利比里亚),他们必须先在新的“主宰民族”带领下,进入正常政治状态。——所谓“尊重非洲人自己的选择”,这类言辞根本是在游戏非洲人的泪水、鲜血与绝望。

2.非殖民化运动对非洲而言是灾难,对欧美而言则是背叛:完全讳言“统治”只谈“互动”的后现代政治学是中道而废、画地自限的政治学,其实背离了欧美近代政治哲学“在一切人身上看到自己、在自己身上看到一切人”这样一种以全世界为圭臬的宏伟志向。这类取向给非洲带来的灾难是直观的,给欧美乃至世界带来的灾难是间接的,但也是深远的。——实情是:不存在“独善其身”的近代政治哲学传统。

3.《代议制政府》中《自由国家对附属国的统治》一文(页242—262)对殖民地国家“附属于”英帝国这点不假思索。这种附属并非简单地认为“殖民地的价值在于为我们的商品提供市场,那些市场可以为我们专用。我们高度珍视这项特权,以致认为值得允许殖民地产品在我们市场上享有我们的商品在它们市场上所享有的同样的垄断权来换取这项特权”(页243),——要害更在于,殖民地要把自己作为“国家间实体力量的个性”融化到“广泛而强大的帝国的较大个性中去”(页247);而作为这一点的必要前提和题中应有之义,帝国政府“所有一切部门的服务,并且是在帝国的每一部分,都在完全平等的条件下向殖民地居民开放”。实例是,英吉利海峡诸岛屿尽管在“种族、宗教和地理位置”上更接近法国,但由于它们一方面享有内政和税收的完全独立,另一方面“英王授予的每一职位或荣誉都自由地向革恩西或泽西的居民开放”,“联合王国的将军、海军将官、上院贵族有的出自这些无足轻重的岛屿,并且也无任何事情妨碍首相出自这些岛屿”,所以反倒使这些地方事实上更接近英国。“如果我们不让一个社会的领导人物出现于世界舞台作为该社会的领袖和在人类全体会议中的代表,我们就对他们的合法的功名心,以及对该社会的正当的自尊心负有义务给予回报,让他们在一个具有更大力量和重要性的国家中占有同样显贵位置的同等机会。”(页248)借用伯利克里在刻画理想中的雅典与世界其他部分间关系时的话说:在英国人和殖民地人共同“出现于世界舞台”,共同成为“人类会议中的代表”之前,英国要先成为所有殖民地的“学校”,对殖民地人民进行教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