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3)

托尔金回忆说,《霍比特人》脍炙人口的开篇之句(“在地底的洞府中住着一个霍比特人”)是随手写在一张考试答卷上的。这张答卷,连同小说的大部分早期手稿都已遗失,在留存下来的六张手稿中,就有一页绘有《瑟罗尔的地图》(Thror’sMap)草稿。这些残简断章之后,托尔金留下一份打字稿和几份手稿,在这段期间,他又绘制了更多的地图,包括迷雾山脉和黑森林之间的土地,以及孤山周围的区域。《霍比特人》的故事,似乎是托尔金逐步构思出来的。在克里斯托弗·托尔金1937年给圣诞老人的信中提到,这个故事原本是托尔金的儿子们喝过晚茶后的冬季“读书会”特色栏目(亦即,父亲给他们讲故事)。但无论是存世的各种文件,还是当事人的信函和回忆录,都无法确切地还原其过程。《霍比特人》这本书可能在1933年初,托尔金将其借给C.S.刘易斯的时候,便已大体成型;也有可能直到1936年,艾伦与昂温出版社对这本书产生兴趣,更为严肃、风格更加凝重的末尾几章才最后完成。

不管怎么说,托尔金用他的哈蒙德万能打字机的紧凑、可调节的字体,打出了一部适于借阅的《霍比特人》。他巧妙工整地修订书中的词句和篇章,先将改正过的段落打印在纸片上,再精确地贴在原先的文字上面。在这部他所称的“家庭手稿”中,也有一幅《瑟罗尔的地图》、一幅总览全局的《大荒野地图》(Wilderland),以及《黑森林》和其他数量不明的地图和插图。1933—1936年间,托尔金曾将这份副本借给许多亲友熟人,直到最后,机缘巧合之下(关于这一点也一直众说纷纭),这本书引起了乔治·艾伦与昂温出版社的助理苏珊·达格纳尔(SusanDagnall)的注意。她读过此书之后印象深刻,说服托尔金《霍比特人》应当出版发行。后者开始着手修订这本书,修订段落,补完全文,并在1936年10月3日,将稿件寄至艾伦与昂温出版社。两个月之内,对方便同意出版此书,随后双方签署了合同。

早在那之前,全书的制作便已开始。11月28日,托尔金就见到了样张,并建议修改设计。大约也是在这段时间,他又交出五张地图,追溯了比尔博·巴金斯向东跋涉、穿过荒野、抵达孤山和恶龙斯毛格巢穴的旅程,并计划将其纳入正文之中。从现存的草稿和信函来看,这些地图中大概包括《瑟罗尔的地图》、《大荒野地图》、一幅迷雾山脉和大河(GreatRiver)上游的地图、一幅孤山及附近区域的地图,以及一幅长湖(LongLake)连同孤山掠影的地图。

然而,托尔金在绘制地图时使用了渐变色和彩色,这种效果只能用相对昂贵的网点法印刷才能达到。苏珊·达格纳尔遂请他重新绘制这些地图,加上更仔细的文字,以便用线刻法刻印。《瑟罗尔的地图》和《大荒野地图》将使用双色套印,作为环衬;其他三幅地图则插入正文之中,采用单色印刷。(关于“网点法”和“线刻法”这两个术语,将在前言结尾处加以介绍。)因此,托尔金简化了《瑟罗尔的地图》和《大荒野地图》,尽管他曾自谦说“技巧拙劣,并没有翻版制作的经验”,托尔金还是希望这两幅简版地图能够胜任;他同时打定主意,不再需要另外三幅地图,也许是因为发现《大荒野地图》中已经涵盖了它们的大部分信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