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杀降(2)

程学启与郜永宽在城北阳澄湖船上见面,郜永宽说他个人不想做官,只求带着财物回家乡,但其他几个同谋,则希望朝廷委以官职。戈登作见证,他告诉郜永宽:“我要使清军和叛军(指太平军)成为好朋友,自叛乱开始以来,清军方面已有极大改变,他们因为对于外国政府有所顾忌,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做出残酷的行为。”于是双方议定降约,由郜永宽等人杀死谭绍光,开城投降,事后须请朝廷赐二品武职。程学启慨然允诺,并立下誓约。戈登充当担保人。郜永宽满心欢喜而去。

戈登为什么愿意做担保人?因为他十分担心当时城里的洋人的安全。戈登其实一直和白齐文有联系,并暗中和李秀成、谭绍光等有军火交易。九月初三,在太平军中服役的马惇(Mordon)等七名外国军官,杀了两名太平军哨兵,带着二十六名洋人士兵,逃出苏州,向戈登投降。这使戈登更加担心留在城里包括白齐文在内的四十名洋人会遭到报复,因此急于接受纳王等人的投降。

淮军进攻苏州之前,戈登用枪炮、良马,换取李秀成放白齐文出城。谭绍光致函戈登:“赐马拜收,骑之甚良,枪炮等件亦已领取,种种厚情,感谢不尽……至外邦之人,来去原听自便,既不诱之使来,亦不禁之不去。”① 白齐文果然顺利出城,并与戈登会晤,竟约他一起进攻北京,戈登虽然拒绝了,但却派兵护送白齐文到上海。李鸿章知道这事后,十分愤怒,对常胜军愈加不信任了。

十月二十四日凌晨,月黑风高。郜、伍、汪、周四王与范起发、张大洲、汪怀武、汪有为四天将,在城里歃血为盟,准备发动政变。他们最初商量的办法,是诱使谭绍光上城头巡视,然后把他推下城。然而,当天下午,谭绍光召郜永宽等将领开会,正好给了郜永宽一个机会。后来戈登的一份备忘录这样记述政变经过:“当天下午二时,所有首领在慕王府聚集,用餐后,进行了祈祷,走入一间大厅,各人穿上朝服,戴上朝冠,慕王入座,开始发言。他说到他们的困难,详述广西人和广东人的忠心。其他诸王反唇相答,争论越来越激烈。康王站起身来,脱去朝服。慕王问他要干什么,这时康王蓦地抽出匕首,刺入慕王颈项。慕王立即倒在座位前面的台案上,其他各王抓住了他,在门口把他的头砍下来了。”

城内叛兵四起,到处追杀慕王的亲兵,八街九陌,一片惨叫之声,城里堆起了千余具尸体。夜开齐门,把谭绍光首级送入淮军营中,程学启请降兵验过,证实确是谭绍光。二十五日,程学启领淮军,星旗电戟,开入城中。苏州遂告收复。

然而,淮军入城才一天,十月二十六日,八位发动政变的太平天囯王将,便被程学启全部斩首,造成了震惊中外的苏州杀降事件。

事件的起因,据《程忠烈公别传》载,当时八王将态度嚣张,要程学启转告李鸿章,委任他们为总兵、副将,继续统领城内的二十万降兵,并照旧驻扎在阊、胥、盘、齐四门。程学启认为他们并非真心投降,随时可能再叛,于是建议李鸿章快刀斩乱麻,把他们一律处死,以绝后患。

李鸿章犹豫不决。他用人不疑,手下降将众多,程学启便是其中之一,从未因其降将身份而有所怀疑。他不愿意杀降将,但程学启劝他:“某极知杀降不祥,然不杀此八人者,苏城终不可得,虽得之不安。吾宁负贼,不负朝廷。”李鸿章也觉得程学启所说未尝无道理,蔡元隆的诈降,前事昭昭,刻骨铭心,近日又发生苗沛霖事件 ,他更不敢不诫。万一这二十万大军反水,整个大局可能完全翻盘。他终于下定决心,不再存妇人之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