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北京,有多远?(3)

如果说,与台湾媒体同行的接触为我了解真实台湾打开了窗户,2007年的台湾之行则让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这片土地。当时两岸关系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式的台湾旅游还未获官方批准,不过,实际上它已悄然进行多年,只不过所耗时间成本高昂,需要出境转飞第三地,再从第三地前往台湾。

准备好包括收入证明、银行存单等烦琐的资料,提交旅游申请时,旅行社又反复向我们强调要隐瞒媒体人的身份,一旦身份暴露,很可能会遭到拒签。

终于拿到一张薄薄的印有青天白日旗、护照大小的证件,这张简易的入境许可证成为我们获准进入台湾的凭证。

那次的行程包括台湾5个城市,台北、台南、高雄、淡水、花莲,我们将沿着整个海岛且走且游。

导游是个儒雅的中年人,个高体瘦,身着风衣,仿佛琼瑶剧中的男主角。一路走来,他总是用绵软的台湾腔不紧不慢地介绍当地的历史掌故,遇到需要购物的行程,会默默守候在一旁,游客买也好不买也罢,表情如常,让人讨厌不起来。和国内的导游相比,总感觉他哪里有不同,后来看到新周刊的“民国范儿”专题,他身上的气质大概就是这种范儿了吧,简单说,既有现代性的一面,又保有中国温良恭俭让的传统和唐诗宋词的文化底蕴。

如果说大陆像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充满了野蛮生长的活力,台湾则像一个中年,沿着自己的步伐行进,平实中带有一些淡定。除了台北,在台湾看不到太多的高楼大厦,很多楼房的外立面是一种质朴的灰色,透出岁月的痕迹。街道和建筑都保持着干净面容,绿树和花草常常点缀其中。姑娘们化着精致的妆容,身着得体的服饰,穿梭于城市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这里也是机车的世界,到处是戴着头盔骑机车的年轻人。也许因为曾经是日本的殖民地,台湾随处可见日本留下的痕迹,很多酒店房间采用榻榻米式的装修,日式料理和日本风格服饰的小店满街都是。

这里的城市,不大,透着烟火气,给人安心的感觉。

从台北出发,某晚我们留宿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镇。或许是两岸仍未开放,大陆的游客在当地仍属稀少,听到我们浓郁的地方口音,无论是前台小姐还是街边店员,都会投来关注的目光。街头有很多时尚的小店,所卖的衣服很多产于大陆,不过价格要贵了差不多一倍。两岸政治的藩篱仍未打破,经济的微风已经抢先一步透过缝隙,吹进了彼此的世界。

小城街头一个类似大排档的地方吸引了我的注意。屋中摆了一张张长桌子,墙壁上挂着国民党的党旗,电视上播放着马英九的宣传片,竟是国民党的一处拉票点。台湾新一轮大选即将在第二年登场,民进党在台湾已经延续7年的统治能否在这次大选中终结,两岸关系又面临着什么变化,成为当时最大的悬念。虽然不似风暴正中的台北那样敏感,但显然政治的触角已经伸到了这个不知名的小镇。拉票点有一位老伯悠闲端坐其中,沧桑的脸上带有看透世事的淡定,令我不禁想象他的经历,也许他的背后就有着一段大悲大喜的故事吧。

几年后我读到龙应台的《大江大海1949》,又想起那位蓝营老伯。当年许多小人物经历生死离别,辗转流落到远方的这座小岛,落地生根,哪一个人背后不是字字血泪的悲情过往?个人的命运从此改变,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国土从此分离,彼此在疏离与牵挂中度过半个世纪。

正是因为那段历史谁也逃不开,旅行团投大陆游客所好,在台湾的行程中特别安排游览蒋介石在台北的行馆士林官邸。对于大陆的游客,只要打上两蒋标记的,总归会受到格外欢迎。

一派浓郁的热带气氛下,当年蒋介石夫妇居住的别墅影影绰绰。从1950年起直到辞世,蒋介石在这里住了26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