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昆仑之巅,吹黄钟之律(4)

他的研究是中西方音乐的一座桥梁,他一方面积极研究中国音乐史,把中国音乐文化介绍到国外,另一方面又广泛研究西方音乐,并把它介绍到国内。他一方面对中国音乐的乐律、调式、乐器、乐队、器乐、诗乐以及音乐思想进行归纳整理,向欧洲人介绍中国音乐发展;另一方面,则通过译著编选,全面、系统地向国内介绍西方音乐文化。他既立足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又注意吸收借鉴西方音乐文化,为创造具有民族性的新音乐而努力着,以最终实现用“音乐再造中华民族”的梦想。他在音乐学研究中追求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推动创造中国的“国乐”,什么是“国乐”?“就是一种音乐,足以发扬光大该民族的向上精神,而其价值又同时为国际之间所公认”。他主张立足本民族的音乐及文化传统,建立本民族特有的音乐体系。“这种国乐的责任,就在将中华民族的根本精神表现出来,使一般民众听了,无不手舞足蹈,立志向上”。他以南北朝至明清中外音乐相互交流的历史,说明我国音乐在吸收外来因素中而得到极大丰富,但又始终保持了本民族自身的特色,并对外国音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他要求在研究我国古代音乐及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利用西洋乐理使我国民族音乐能适应现今时代潮流,并为民众所接受。他强调“伟大国乐”绝不能“以西乐代庖”,更不能依靠“洋音乐家”。他考证中国古代乐制的“三分损益法”与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的定律并不存在源流关系,驳斥了所谓“中国乐制源自希腊说”。他撰写了大量向欧洲各国介绍中国音乐的论文,其中还包括为1929年《大英百科全书》和《意大利百科大辞典》撰写的有关中国音乐的条目。他认为“音乐作品是含有民族性的,非如其他学术可以尽采西洋,必须吾人自行创造”。同时,他也非常重视利用外国音乐的长处,认为“音乐主要之点,全在乐中所含意义,形式方面,尽可取自他人”。为了搭建中西音乐文化桥梁并借鉴外来经验,王光祈通过著述,全面、系统地向国内介绍西方音乐文化,用当时德国的比较音乐学方法,写成《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德国人之音乐生活》《千百年间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关系》《欧洲音乐进化论》《西洋名曲解说》《西洋音乐史纲要》等著作。

“吾之志,在以乐为学,而不以乐为技。……吾国先民音乐之素养,视各国为深。吾尤将发湮抉微,张皇幽渺,使吾国音乐亦得与欧洲各国,分占一席,一洗外人讥我为无耳民族之耻。”在王光祈眼中,“音乐是人类生活的表现”。在王光祈所撰写的《中国音乐史》一书中,他说,“余留德十余年,皆系卖文为活,自食其力,即本书一点成绩,亦系十年来孤苦奋斗的结果。”他的研究受到很多学者的肯定,日本音乐学家岸边成雄这样评价《中国音乐史》:“将中国音乐史研究提高到世界水平的,则是王光祈先生及他的《中国音乐史》。”德国波恩大学东方学院院长、教授卡勒博士则这样评价王光祈:“他在研究院无时不以最大的努力和确定的态度来工作,他是一个静默稳重的人,只有很接近地去细细认识他,方可以了解他的伟大。”“他努力介绍西方音乐的精华到中国去,并且应用西洋的方法去整理那至今还未有人碰过的材料;在这一方面,他可以算是第一个前驱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