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尽的弘一法师——李叔同(1880—1942)

说到学堂乐歌的代表作,我们不能不提到《送别》,而说到《送别》我们又不得不提到它的词作者李叔同,也就是著名的弘一法师。

李叔同在人们眼里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但他之所以被人们铭记靠的不仅仅是传奇的身世,更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对中国现代学术史的贡献。李叔同接受了西方新思想,勇于创新,在当时的中国开创了话剧、音乐、美术、艺术教育等多项先河,出家后又潜心研究律宗,著有大量佛学著作,对佛教思想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李叔同的一生中,艺术和信仰是完成、体现他人格最重要的两个部分。我们无论在论及他的生平、思想还是具体探讨他的音乐及美术的创作,都应该从情怀和性情入手,从而看到这位艺术界的奇才和佛门中的高僧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完他这辉煌而又奇特的一生的。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也是将西洋艺术引介到中国的先锋人物,在音乐领域,他应该是最早应用西洋作曲技法作曲的人之一。如果说,沈心工的学堂乐歌作品在思想性和通俗性方面走在当时乐歌写作者们的前头,那么李叔同的学堂乐歌在艺术性方面则在当时乐歌写作者中是最有成就的。

《音乐小杂志》是李叔同所创办的中国最早的音乐杂志,虽然只出了一册,但已被载入中国音乐史册。该刊为32开本,有26页,栏目众多,有:表纸、图画、插图、社说、乐史、乐曲、乐歌、杂纂、词府等等。《音乐小杂志》上有李叔同自撰的序言,体现了他当时的音乐思想。李叔同创办《音乐小杂志》后不久就开始准备投考东京美术学校,但他始终坚持着对音乐的热爱,并在以后创作出了更多更好的学堂乐歌。

中国现代作家林语堂曾经说过:“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他的浪漫才情使他即便出世,也选择在了杭州这个风花雪月、侠骨柔情的地方,使那些看惯‘湖山此地,风月斯人’的杭州人生平添了一分新的骄傲。”

就李叔同所处的历史条件来讲,他是在毫无音乐教育基础上来从事新式音乐教育工作的,曾志忞和沈心工是与他同时代的人,三位都是在前无古人的情况下进行这种工作。李叔同二十几岁才开始学习欧洲音乐,而且是在日本,不是在欧洲。他所教育的对象,是一些从无机会接触欧洲音乐的学生,一般人更无法接受欧洲音乐。他的贡献在于为后来的萧友梅、黄自等第二代音乐工作者,以及20世纪中国新音乐的发展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