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初露(三)

学堂教育的重要发端

1921年,杨绛继续在启明读书,插在中班。第二年还在启明。随姐姐们在启明读书三年,杨绛打下了扎实的英文和法文根基。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想着“每天要为圣母做一件好事”,领教会学校的“圣餐”,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见过的东西,于司空见惯中发现美感,也越发接触到一些神奇、深邃的书理。这,是信仰的开端。

杨绛一生最本初、最纯粹、最持久的信仰是——读书。

杨绛在启明上学时,学校的姆姆也教小鬼们写家信:“父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这是一定的格式。小鬼们都学着用毛笔写家信——启明情怀,自有非凡效果!

我在启明还是小孩,虽未受洗入教,受到天主教姆姆的爱心感染,小小年纪便懂得“爱自己,也要爱别人”,就像一首颂歌中唱的“我要爱人,莫负人家信任深;我要爱人,因为有人关心”。

作为一类独特而颇具普遍性的教育机构,教会学校对20世纪甚至更长时段中的中国学人产生过重大影响。创办者的初衷多半干净、纯粹,这在庸庸碌碌的现实中难能可贵。

中国现当代之学人,多因各种缘由或多或少受过教会学校的教育、感染,于此可见一代知识分子的求学生活,那里亦是培育一代学人自我克制、谦逊、诚实、慷慨和仁慈等情怀的温床。

苏州上学

1922年,杨绛八妹生于上海,名必。十二岁的杨绛离开启明,随姐姐回苏州。

从此杨绛就在苏州上学了。

苏州古城绿水碧野,历史文化沉淀深厚。

这里是文人学士流连、休憩之所,姑苏城的乌啼月落、江枫渔火,述说了一个至今流传的故事。它也像一个养在深闺的美人,江南历史人文的幽怨情愫与东方优雅的古典意味,仿佛都保留在这座堪媲美天堂的城市里了。古老的文化传统通过具体的生活实态辐射扩散,在整个区域内构成了文化心理的积淀,代代相传。

1923年秋,杨绛和三姐同时考入苏州振华女中。杨绛入读初中一年级,在学校寄宿。

“数一数二的学校”

振华女中是本地人士创办的一家私立学校,因其出色的办学理念和优秀的教师队伍而有较大声望,名望延续至今。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赞誉它是“数一数二的学校”,当时苏州东吴大学、南京金陵大学、上海沪江大学和杭州之江大学等都允许振华女校毕业生免试入学。杨绛在振华读书时,校长正是留美博士王季玉(1885—1967)先生。每天晨会训话,季玉校长总用软软的苏州方言宣讲振华校训 “实事求是”——你瞧,杨绛的小说《事业》里,那个毁家办学、终身不嫁、从不领学校工资的老校长,不就是振华女校长的精神形象?

2005年12月16日,杨绛为母校百年校庆恭恭敬敬写下“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书明“季玉先生训话”,题款“杨绛敬录”。如今,季玉老校长训示的“实事求是”,已被振华北京校友会刻于石上,置于苏州十中校园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