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其人及其起兵的经过(3)

那时蕲县在大泽乡的西南角,今安徽宿县之南,现在也有一个蕲县,在湖北省。葛婴带兵是向西,如谯县,今之亳县;苦县,今之鹿邑;柘县,今之柘城,酂城在今永城的西北,都在河南、安徽交界之处,最后攻下的陈郡,即今天的淮阳。秦国在那个地区的各个县这时似乎没有任何防御的能力。这个地区原来都是楚国的地域,这也许与秦始皇在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平定六国以后销毁武器有关,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史记?秦始皇本纪》)各地既没有防御的军队,也没有足够的兵器。裁军销兵太早,所以一旦有乱,便没有可以防卫的力量。另一个因素是官民对立,《史记?陈涉世家》便讲到:“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秦国的政策,本来民是“以吏为师”,吏怎么会一下子成为民的对立面呢?一九七五年冬,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了陪葬的一批秦简,其中有一篇文章,题目叫《为吏之道》,这篇秦简的年代应在秦昭王到秦始皇之间,这批竹简的墓主是秦始皇二十年(公元前二二七年)入葬的,他是秦国在南阳的内史,名腾,在这个郡守一级官员墓中出土的竹简中的《为吏之道》,也就是秦王朝为地方官规定的行为守则,其文云:

凡为吏之道,必精絜(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私,微密繊(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严刚毋暴,廉而毋刖,毋复期胜,毋以忿怒夬(决)。宽俗(容)忠信,和平毋怨,悔过勿重。兹下勿陵,敬上勿犯,听间(谏)勿塞。

从这一段文字看,它是要求为吏者必须遵守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涵盖了各个方面。简文中还讲为官者在修养上要能做到这些方面:“怒能喜,乐能哀,智能愚,壮能衰,恿(勇)能屈,刚能柔,仁能忍。”还说:“毋喜富,毋恶贫,正行修身。”看来,秦末官民之间如此对立,另有其实际原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