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起兵的原因及经过(1)

刘邦起兵的经过,《史记?高祖本纪》讲到: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这个故事与陈涉起兵的经过相似,陈涉有九百人被县尉押赴渔阳戍边,因大雨误期,而密谋起兵造反,然后借助鱼肚子里的帛书“陈胜王”,才能威众以起事,说明那时的人们对鬼神非常迷信。刘邦也是押徒去郦山服役,与陈涉不同的是他押送的人中途逃亡了,于是干脆决定大家一起逃亡于山泽。后面赤帝子斩白帝子的故事,可能是当时人编的,后人再添油加醋。从起兵的原因,可以看到那时民众负担的徭役太重,在咸阳要修阿房宫与郦山墓,那都是大工程,要从全国征发农民服役,北方要戍边,还要修长城,当然要征发大量的徭役,开辟南方的边疆也要派人戍边。征发那么多人充当徭役,是促使官民对立的根本原因。《史记?秦始皇本纪》讲到那时营建宫殿的状况,其云:

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

这里的阿房是地名,作宫于此,故名阿房宫,此建筑据现在考古证明确实没有建成,只作了殿的地基。隐宫是居住在此服役的囚徒,即多达七十万人,为营建郦山墓与阿房宫服役。我们现在看到的兵马俑,要有多少劳力才能制作出来啊!《史记》称秦王“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要维护这么多宫殿需要多少劳动力,加上修驰道,筑长城,戍边开疆,以及服兵役的,可以想见秦统一六国以后,过于急功近利;耗费如此大量的劳力,亦可见农民徭役负担之重。通过郡县的官吏如此大规模地征发徭役,自然加剧了地方上官民之间的对立,故郡县的守令丞尉往往成为起义农民报复的对象,“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也就不是偶然的了。刘邦在沛县起兵,沛令首先成为民众泄愤的对象。秦二世元年(公元前二〇九年)秋七月,陈涉起兵于蕲,至陈,自立为楚王,沛在北面,当然受其影响。《史记?高祖本纪》称:

沛令恐,欲以沛应涉。掾、主吏萧何、曹参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