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2)

现在珍贵无比的桧木其实是台湾老家具最常见的材质,阿里山铁路的开发曾使得台湾人的生活被桧木的独特质地所包覆与滋养,这是大自然赐予的幸福。

我总是希望能疼惜每一件物品,正如它们先前的主人一样。老东西的材质常常是单纯的木、竹、陶、瓷与玻璃,在岁月的淘洗下变得脆弱与易毁,而手工雕饰的人物花样更是禁不起粗鲁的磕碰。生活于老东西之间使人懂得对周遭事物有更细心与谨慎的对待,对老东西的尊重与疼惜或许正是“慢活”的物质基础,是对自己身处世界的用心。

对物的惜情来自于悠长时间所滋生的美感。室内只要放置一件老家具,即使只是造型简单的台湾菜橱,整个空间便往往盈溢着独特气韵,一种近乎隆重的庄严,以及此庄严所自然喷吐的美感。这是现代的薄板装潢永远模仿不来的。

台湾地区民艺或许可以离开其仅是“古董收藏”的刻板印象或“文物买卖”的不佳声誉,因为在台湾民艺的诸多项目(老家具、老佛像、老瓷器、老石

雕……)里,铭刻着昔时台湾社会敬天惜物的感情,以及对许多深情的民艺人而言,由岁月所赋予的独特光晕。生活于台湾,除了千篇一律地将自己的房屋改建与异化成虚假的地中海或北欧风格之外,或许应该有不装潢(或拆装潢)的选择。台湾地区既存的老家具与老东西可以是我们生活空间的另一个纯净可能,

而且比起被装潢所污染与失忆的居家,属于台湾的老东西有更健康与无可取代的美感。

每一件老东西在时间的淘洗下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品,明灭闪烁着悠长生命所充盈的灵光。因为惜情与念旧,我决定写下这些光晕所照亮的细微人、事,与我因此认识而熟稔、因熟稔而相惜的民艺人。

这不是一本古董指南,也不是关于古物历史的研究,一切被写下来并编纂成书的,是对昔时台湾的感情,与在一切速成速食的失忆年代里,对我所曾喜欢与结交的民艺人事的回忆。

属于台湾的时间质地与美感,或许就是这本书出版的理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