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大案“神探”原本是慈爱父亲(1)

女儿杨清回忆说:“1950年9月,我出生在北京。不久,就随父母亲去了武汉。父亲从公安部调往中南地区,任中南局常委,中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党组书记、部长。1954年行政大区撤销后,我们全家又从武汉回到了北京。父亲被任命为公安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当年,杨家住在北京东城区八面槽西堂子胡同20号一幢西式二层小楼。安家后,杨奇清教孩子的第一课是如何种地。他找来工具,挽上裤腿,把前院的地开垦出来,同时施上肥,用锄头堆成一垄一垄的,种上玉米,旁边搭架子,种南瓜、西红柿、黄瓜等蔬菜。杨清记得:“父亲撒一垄种子,我们也跟在他后面撒,接着浇水。我们是第一次干农活,地拢不直,种子撒不匀,一会儿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腿疼。父亲看后,哈哈大笑,但还是表扬我们说:‘这才像农民的后代,虽然进了城,还是要自给自足’。”

前院有一个花池,被几棵白杨环绕,绿树成荫。杨奇清喜欢花草,就在花池里种上樱桃树、橡皮树、鸡冠花、夜来香、美人蕉等。杨清说:“后来又种上了四棵石榴树,真是应有尽有。后院有几棵大枣树,每年枣树都会结出许多又甜又脆的大枣。等到丰收的季节,父母亲就把大枣分给秘书、厨师、警卫人员吃,也送给周围的邻居品尝。”

1950年1月,杨奇清护送周恩来总理访苏。满洲里车站,朔风凛冽,大雪飘舞。杨奇清在目送总理登上苏联的专列后,才发现自己的耳朵冻得通红。再看看其他几位同志都戴上了事先准备好的皮帽子,唯独自己没有。

随后,杨奇清一行来到皮革制品市场。货架上、柜台里摆着各种各样的皮帽子。售货员向杨奇清等推销说:“买这种吧,羊毫绒毛制的,暖和、高档。”杨奇清问:“多少钱?”对方回答:“不贵,三十多元。”杨奇清笑了笑说:“拿最便宜的。”售货员一脸的不高兴,拿起一顶帽子说:“这是最便宜的了,每顶六元,满洲里再也找不出比这更便宜的了!”

“四元一顶,卖不卖?”售货员无奈地说:“算了,四元卖你一顶。”接着一边给杨奇清找钱,一边说:“看你们不像普通老百姓,买六元的帽子还要砍价,真小气!”杨奇清笑着说:“算你说对了,不小气不行呀!谁叫我是当家的呢?大手大脚花公家的钱,再大的家业也会败光!尽管帽子钱是自己掏。”杨奇清戴上帽子,自我欣赏地说:“不错,能省就省吧!国家刚建立,家底薄,不注意节约不行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