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兴衰录

龙母鎏金的面庞,透着一种庄重与安详。

此刻,她正站立在山巅,注视着桂江上往来的大小船只,眼里却写满了忧患。

梧州。龙母庙。

站在这座38米高的龙母圣像下的观景平台西望,蝶山区依山而建的大片楼房,使烟霭中的城市天际线显得那么错落有致。

循着隆隆作响的马达声,俯瞰可见船舶在桂江碧绿的江面上繁忙穿梭。

一座城,分出河东、河西,尽在这一条桂江之隔。

在龙母庙之南,清澈的桂江水悠然流注浔江,汇成滚滚东去的西江。

这座桂东重镇“水控三江”之说,即由来于此。

西江自马雄之源,奔流1573公里来到梧州,汇入了735条大小河溪,流经“广西水上门户”梧州的出水量,占了广西总径流量的85%以上。

巨川大河,既可润泽万类、哺育文明,但也有桀骜不驯的时候,当它雷霆震怒,洪水如猛兽,良田家园成泽国,人或为鱼鳖,正可谓“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无怪乎当年太史公司马迁也曾感叹,“甚哉,水之为利害也!”

千百年来,肆虐的洪水一直是这方土地上的心腹之患。古代先民为求得安澜波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上,崇拜滔滔之中、云天之上“法力无边”的神祇,以祈求护佑苍生。

源远流长的龙母传说,在整个西江流域家喻户晓:

龙母娘娘,温氏,名凤娇,春秋战国时期百越族女首领。父温天瑞,梧州藤县人,娶广东悦城女子梁氏为妻。

龙母在出生时便“发长竟尺,仪容瑰伟”,“稍长,结邻姬与其姊妹为其人,慨然有利泽天下之心。常于稠人中望空,似有与之应答。间有以出入询者,辄中祸福,时人目为神女”。成年后更是能蹈浪行江,且有白鹿随从,每每为沿岸的百姓行医济世。一天,龙母在西江边拾得一大石卵,后孵化出五条小龙。经龙母细心养护,五龙日渐长大,龙母又教其为人间造福,守护江河,体恤舟渔,行云播雨,以利五谷。五龙孝顺驯服,龙母在五龙的相助下,让老百姓过上风调雨顺的好日子。

至今能找到的有关龙母的典章记录,最早的见于南朝时的《南越志》;到了唐代,于《岭表录异》中也有记载;北宋元祐年间,有《孝通庙记》《永济行宫记》为龙母作传。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征交趾,水师凯旋,龙母被认为庇佑之功,乃重修梧州龙母庙,皓封龙母温氏为“永济夫人”和“灵济崇海妃”,五龙亦一一赐封。

明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称他派兵征岭南,“海不扬波,天戈所指,悉皆平夷”,都是龙母的功劳,敕封龙母为“护国通天惠济显德龙母娘娘”,五个龙子亦分别封王,她的姊妹及邻家结伴姐妹也都封为夫人。这道诏书中,还表明了龙母“汉初封程溪夫人”。

明洪武之后,至清、民国,西江上下游沿岸各埠民众对龙母祭拜更盛。

两千多年间,这位由岭南原始图腾崇拜及民间水文化宗教信仰而诞生的西江保护神,终以其“利泽天下”的悲悯、仁爱,一下子就从遥远的精神天国,亦幻亦真地回落到人间。

据志书记载,历史上梧州曾经建有十数座庙宇,或圮废或毁于战火,唯独这“龙母故乡第一庙”,虽历尽沧桑却风物依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