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这“三江并流”之地,最早是以苍梧之名,镶嵌在中华古文化的版图之上的。
从秦始皇凿通灵渠起,中央帝国的力量越过南岭,顺桂江而下,就是从苍梧的河谷、盆地开始深耕岭南,随即中原文化在这里与百越相碰撞、融合、沉淀,然后散播。
至汉武帝设苍梧郡,再到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作为岭南最早开发的地区,经济、文化进入到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
那时的苍梧郡,下辖广信、猛陵、谢沫、高要、端溪、临贺、冯乘、富川、封阳和荔浦等十县。广信县,大部在今梧州市境;而苍梧郡则“东临五羊,北连八桂,西走邕州,南通合浦”(据《苍梧县志》),包括今天的广西都庞岭、大瑶山以东,广东肇庆、罗定以西,湖南江永、江华以南,广西藤县、广东信宜以北的广大地域。
古广信,作为苍梧郡的治所,达700年之久。其中,作为交趾刺史部、交州的首府,又有323年的历史,统领着岭南的南海、苍梧等九郡,范围相当于整个岭南和越南北方的大片区域,是名副其实的秦汉两朝西江流域的政治中枢。
其实,苍梧的地名,更远可追溯到虞舜时期。
苍梧在远古时代原为古百越民族一个大氏族的名称,苍梧氏族的主要聚居地就是桂江、浔江的汇合地带,后来,氏族名称被逐渐用以地名,并沿袭下来。亦有学者考据,古时此地植被繁茂,多有刺梧桐树,其色苍,先民们指树为名,遂称“苍梧”。
真正最先让苍梧遐迩闻名的,是曾发生在此地的一起重大历史性事件。
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有载:“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
舜帝,华夏始祖五帝之一,名重华,字都君,生于姚墟,故姚姓;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按先秦时以国为氏的习惯,故称有虞氏。“天下明德,皆自虞帝起”,他每隔五年到四方巡狩一次,曾经先后数次到达岭南。
舜巡狩苍梧、水陆并举所经过的古道水路,堪称中唐以前中原文明进入岭南腹地的最经典的线路——
据明代姚世儒的《重修虞山庙记》记载,舜帝是从河南虞城县出发,过长江,入洞庭,溯湘江至湖南韶山、宁远巡视后,沿越城岭底谷古道,乘马车到桂林,最后顺桂江而下到苍梧。
唐大历四年(769年),苍梧建舜帝庙以祭祀这位上古圣王。《梧州府志》记载:“虞帝庙在大云山麓锦鸡岩,久废。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知府吴九龄重建于故址,春秋拜祭。”
惜舜帝庙今已阙如,留下的只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令人抚今追昔的苍凉诗句:“九嶷联绵属衡湘,苍梧独在天一方。孤城吹角烟树里,落月未落江苍茫。幽人拊枕坐叹息,我行忽至舜所藏。江边父老能说子,白发红颊如君长……”
自汉武帝置苍梧郡后,又730多年,经此割彼属,辖境日益收缩至今梧州市域及周边。地域广大的苍梧郡辖境不断缩小,在今天倒可以看作是“苍梧”这一地名不断“提纯”的过程,是一种内涵上的回归。
唐武德四年(621年)废郡设州,置梧州,领苍梧、豪静、开江三县。
这片土地,从此有了梧州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