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铃木的相遇

1930年1月30日,我出生在岐阜县一个叫做下吕的贫穷村落。现在说起下吕温泉,可能很多人知道,但当时那就是个只有5 000人,供老人疗养的温泉小村。

下吕的冬天十分寒冷,积雪能达到1米深。村民的主业就是务农。我那时非常嫌弃自己的这个出生地,决心无论如何都要走出下吕,而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我还有过在海军甲种飞行预科当练习生的经历,后来就横下一条心来到了东京,大学毕业以后开始了上班族的生活。

1958年,我迎来了生命的转机。在缘分的驱使下,我有幸成为了铃木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1990年更名为铃木株式会社)家族的一员,同时也进入了铃木公司工作。根据资料记载,当时的员工是

1 256人,我的员工号码是1 200多号。

那时的铃木,资本金5亿日元,年销售额48亿日元。我的岳父总是念叨着,“什么时候月销售额能达到5亿日元,年销售额能达到60亿日元就好了”,他的话现在仿佛还回荡在我耳边。

再看看当时的日本社会整体的情况,战败以后经历了10年,社会开始恢复生产,官民齐心,为战后的复兴、企业经营的现代化共同努力着。铃木也在俊三社长的领导下,积极应对时代的变化。

俊三社长,在他还是专务的1955年,曾经作为日本生产本部派遣的经营管理考察团副团长到访过美国,第二年作为摩托车工业调查团的团长出访了欧洲。俊三社长深切体会到必须通过提高生产、降低成本、改善劳资关系来推行“经营的现代化”。1957年2月,他在担任社长以后,马上进行了体制改革,设置了包括社长、专务、常务在内的常务会,以及常务会下直属的企划室,实现了经营的中央集权化。第二年,他决定将“S”作为公司的标识,1962年3月制定了公司的根本方针,一步一步地推行着公司经营的现代化。

那时,摩托自行车在欧洲很流行,俊三社长看到这种情况,决心将摩托自行车产品化。1958年2月,“铃木摩托自行车”问世了,获得了一致好评。摩托自行车,就是一种装上小型发动机的自行车。

其实,铃木最初在全国统一招聘大学毕业生是在1957年。我是第二次招募时与毕业生们一同进入公司的。当然,我也接受了3个月的工厂实习。与我一起实习的包括后来成为社长的户田昌男先生、我的前任董事长齐藤佳男先生,能够遇见这些之后肩负着铃木成长重担的同僚,我感到十分幸运。

实际进入公司以后我发现,虽然铃木当时已经是上市企业,也贯彻执行现代化,但公司内部的情况却与表面完全不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