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果戈理的对话(2)

果戈理:“我正赶上尼古拉一世,一个反动的时代。全国实行书报检查制度,写了东西先送交检查部门审查,看看里面有没有反对沙皇的话。我的《死魂灵》是检查官尼基琴科审查的。他是文化修养很高的人,别林斯基把手稿带给他,他读后立即批准出版。俄国当时的检查官都是文化水平很高的人,有的本人就是作家。你知道冈察洛夫吧,就是写《奥勃洛莫夫》、《平凡的故事》和《悬崖》的那个人,他也是检查官。而苏联的检查官都是契卡分子,大字不识几个,怎么审查?就知道肆意迫害知识分子。”

蓝英年:“您是说只要作品里没有号召暴动、不号召推翻沙皇的内容就可以出版?”

果戈理:“你这样概括有点绝对,但大体不错。我在《钦差大臣》里对官员们百般嘲笑,剧本不仅出版,还上演了。首演的那天,沙皇率领大臣们到剧院观看。他们是来寻开心的,喜剧嘛,逗乐而已。特别是丢尔先生饰演主角赫列斯塔科夫,丢尔是著名的喜剧演员,特别善于插科打诨,王公贵族都爱看他表演。但沙皇和大臣越看脸色越阴沉,看完尼古拉一世说:‘诸位都挨骂了,我挨得最多!’”

蓝英年:“您可要倒霉了。”

果戈理:“我到意大利去了。”

蓝英年:“您被驱逐出境了?”

果戈理:“怎么被驱逐出境呢!我自愿去的,到意大利写我的《死魂灵》。当局并没找我麻烦。沙皇时代与苏联时代不同,作家可以随意出国,像我的晚辈同行屠格涅夫,长年住在国外,在法国呆腻了就上德国,想回国随时可以回国。根本不存在驱逐出境、叛逃这种概念。”

蓝英年:“原来俄国和苏联的检查制度还是有区别的。我原以为苏联的检查制度是继承了沙俄的检查制度。”

果戈理:“你怎么这么糊涂,苏联是推翻俄国临时政府建立的,临时政府又是推翻尼古拉二世建立的,怎么能继承呢。你不能看它们相似就认为后者继承前者,两个检查制度不同的地方很多。沙俄的报刊多数是私人办的,苏联的报刊通通是国家办的。不论是《新世界》还是《十月》都隶属于苏联作协,而苏联作协是国家衙门。一个作家组织变成政府部门,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沙皇时代发不发文章由编辑决定,苏联时代主编没这种权利,还得通过苏共宣传部。特瓦尔托夫斯基跟我说过,他主持《新世界》的时候吃尽苦头,为发表一篇文章要到宣传部跑几趟,同官员们争论、解释、恳请甚至哀求。”

蓝英年:“您也见过特瓦尔托夫斯基?您还见过哪几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马雅可夫斯基或者潘费洛夫、柯切托夫?”

果戈理:“法捷耶夫和马雅可夫斯基不能到我这里来,因为他们是自杀的。潘费洛夫和柯切托夫也没到这里,去了另外的地方。”

蓝英年:“后两位在中国名气很大。潘费洛夫的《磨刀石农庄》上世纪五十年代就译成中文,但读者不多。柯切托夫的《茹尔宾一家》、《叶尔绍夫兄弟》、《州委书记》、《落角》和《你到底要什么》陆续译成中文,读者要比潘费洛夫多得多。您怎么看这两位作家?”

果戈理:“儿童文学作家丘科夫斯基同我谈过他们,所以我对他们略知一二。潘费洛夫是顽固不化的极权体制的护卫者,声嘶力竭地歌颂农业集体化。但他不仅缺乏文学才华,文化水平也不高,句子都写不通,高尔基就曾批评过他。读他的作品是浪费时间。柯切托夫同他是一路货,一味歌颂当局的政策,只不过文化水平略高一些,更善于投机一些。他们的得意门生是巴巴耶夫斯基,就是那个写《金星英雄》和《光明普照大地》的家伙,比他们两位文化水平还低,算个半文盲吧。听说巴巴耶夫斯基的作品也译成中文,中国太迷信苏联了,凡是获得斯大林奖金的作品就翻译。潘费洛夫主持《十月》杂志多年,柯切托夫主持过《文学报》。他们能发表什么好作品?他们看中的必定是拙劣的,优秀的决不允许发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