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2011)(4)

第二家超市的女人,见到凤霞,就亲热地喊她小姑娘,不过凤霞很快娇嗔地回复她:还小姑娘呢,现在已经是人家的小媳妇了。女人听了大笑,引得她一岁多的小女儿,定定地看着她们,眼睛里充满了好奇与迷惑。不过第三家坐在柜台后的14岁的小女孩,就没有这样对凤霞关注的热情,她眼睛一眨不眨地对着电脑屏幕。她的阿姨问她是否还记得凤霞,她看了两次,都摇头说不记得了。女人就提醒她,“就是暑假的时候,在我们这里帮忙的那个姐姐啊。”女孩这才恍然大悟,点头问好,然后又一心一意地投入到网络世界里去。出来的时候,凤霞才告诉我,女孩是从通辽来阿姨家过寒假的,她的妈妈原本在通辽一个县城的医院里做护士长,而她的爸爸则在一家效益不错的单位上班,但结婚没几年,男人不知是有了外遇,还是疑心太重,每天找理由打骂女人,说她不检点。这样的吵闹,最终导致了离婚,女人调到鄂温克旗里一个单位上班,也算跟嫁到锡尼河镇上的姐姐,相互有个照应。

路过那森家店铺的时候,我透过窗户看了一眼,但只看到一排排的货架,还有几个挑选东西的女人的背影。他家会跳舞的小女儿倩倩,不知道是否还在巴彦托海学习舞蹈,或许,已经去海拉尔市区读书也说不定,因为这边但凡年轻的夫妇,都会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而选择去海拉尔租房陪读。镇上的小学,人数越来越少,让人不由得担心,几年以后,这里的小学,会像昔日的邮局一样,成为一个由家族三代人负责看管的摆设。

凤霞当然不会考虑这些问题,正像这里没有人会订书报杂志,也不会有快递或者邮递员走家串户,而凤霞恰好也不需要这些东西的“干扰”。她只过实实在在的日子,那些镇外的世界,最远,只到乌兰浩特的娘家。外面的风声,流传到这里,要么销声匿迹,要么变了味道。阿妈家的一个邻居女人,不知从哪儿听到的关于2012年世界将会消亡的所谓预言,竟然当了真,很严肃很恐慌地说给凤霞听,而凤霞也当即慌乱,说:“那早知道结婚的时候,不买三头奶牛了,多浪费,不如留着自己吃点喝点更实惠。”邻居女人也点头称是,并后悔自己在海拉尔市区买的房子,也大约留不住了。

这样的传闻,也只是风吹草动一样轻微,过不了多久,就会因为生活依旧平静,而慢慢消散。更多的日子,被镇上来去匆匆的新闻填满。凤霞有女人们热爱闲言碎语的天性,走至一家房子比较破旧的人家时,她随口告诉我说,这家的女人,跟一个外面的男人跑了,留下一个16岁的女儿,再也没有回来过。而女人的丈夫,在这之后,有怎样的生活,她没有讲述,我也没有追问,只是看了一眼那家房顶上,正淡然飘出的炊烟,并想起暑假来时,贺什格图给我讲过的,另外一个跟随哈尔滨男人私奔的女人的故事。

但这些跑出或者归来的女人们,并不能阻挡小镇的生活。在小年来临的今天,商店里照例有卖黄油的,家家户户的女人们,也不忘在吃完饭后,为了来年的好时日,而将黄油和一些祭祀用的水饺及饭菜,倒入红彤彤的炉灶里,烧掉,祭拜据说今天去天上开会的火神,托它在上天面前,给一家人说说好话,让生活过得更好一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