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夫治政(2)

当时虽然反对阵营中有不少温和派人物,陈诚之子陈履安、宋楚瑜等国民党内新蹿起的技术精英也多半对政治改革表达同情,并获得蒋经国支持,希望吸纳更多归台高级知识分子,提出民主改革方案,但双方集团对立形势,已非温和派居中可以化解。

在野势力中,包括新创立的《美丽岛》杂志,陆续出现许多人主张直接挑战权威,采取边缘策略,企图制造冲突、冲撞威权,走结合更多反对人士的激进路线。

至于亲国民党方面,包括“铁血会 ”等右派团体也纷纷成立,受到政战体系主管的军方报纸的默许与同情。《美丽岛》杂志在中泰宾馆举行创刊酒会当天,就有自称“热血义士”的《疾风杂志》人员在馆外聚众抗议,并投掷石块、电池等物品。这批右派人士把党外与“台独”当作首要制裁目标,多次与党外团体发生激烈冲突,冲突愈演愈烈。

1979年 12月 10日的《美丽岛》游行,成为对立爆发的冲突点。当时《美丽岛》杂志各地办事处纷纷设立,社务委员多达 61人,几乎网罗全台各地、各路线的党外人士,已经是具有动员组织力的党外集团了;以黄信介为发行人,许信良为社长,黄天福、吕秀莲为副社长,张俊宏为总编辑,施明德为总经理,其中施明德的激进路线最占上风。

随着《美丽岛》杂志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其发行量超过了八万册。12月10日当天,杂志社以纪念世界人权日为由,发起游行。虽然官方发出禁令,但黄信介等人坚持不理会国民党的威胁而照常上路。国民党则在游行前一天,紧急通过电视宣布将于高雄举行冬令宵禁演习,禁止任何示威游行活动。

原本蒋经国已指示警察必须“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也不实施武力弹压,但在优势警力包围下,《美丽岛》的义工在游行前一晚已因突围而酿生冲突,随即遭逮捕,引发群众包围警局,并指控警方刑讯、殴打,致紧张形势扩大。

游行当晚,警方本要协调《美丽岛》杂志维持集会,放弃游行,却没有得到接受,反而警方指控遭到民众暴力相向,结果和平结束游行集会已成泡影。情绪激昂的反对人士在施明德的带领下,无视禁令,坚持游行,持续演说,并冲撞宪警防线,结果造成大规模肢体冲突,形势失控,直到半夜镇暴部队发射催泪瓦斯,才将群众驱散。

国民党内保守派对“高雄暴动 ”的反应相当激烈,要求党中央须严惩作乱分子,同时为形势失控负责。国民党随后进行中常会改组,多名学者遭解职,王升与若干军方将领进入党政高层。蒋经国在长考之后,同意党内小组建议,逮捕黄信介等多名《美丽岛》事件的首要人士,同时将《美丽岛》与《八十年代》等党外杂志停刊。

稍后举行的《美丽岛》大审,施明德、黄信介、吕秀莲、陈菊等八人遭叛乱罪起诉,并送军事法庭公开审判。国际特赦组织与人权组织均抵台表达关心,该事件因而成为国际报道焦点,包括陈水扁、谢长廷、苏贞昌等台湾近期的民进党精英,都因参与党外人士辩护律师团而崭露头角,也号称“《美丽岛》世代”。

至于担任《美丽岛》杂志社社长的许信良,则因为游行之前就被迫离台而滞美未归,事件发生后也随即被拒绝入境,从此长期滞留美国,成为党外人士“黑名单”的代表。

在西方媒体催促下,这次军法大审相当特殊地采取当庭公开审判与辩论,容许媒体旁听采访,却意外让被逮捕的异议人士获得大量时间,说明争取政治权利的理念,驳斥所谓意图叛乱的说法。加上众人着力控诉被军警单位逮捕后遭非法刑讯逼供,反而通过公开审判获得了国际舆论支持,这也是国民党内开明人士始料未及的巨大变化。

虽然蒋经国传话不容许任何死刑、流血,让保守派人士眼中的首恶施明德逃过一劫,但台湾司法机关为了失控的游行集会,宣布施明德被判无期徒刑、其他被告被判10年以上徒刑的做法,立刻引发美方与舆论挞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