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监牢的约瑟居然平步青云成为一个大国的宰相,谁说造化不会弄人呢?
在对待人才的态度上,《左传•哀公十一年》最早记载了“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的说法,说的是对待人才的尊重与重视,由此演绎出“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说法,更加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这个道理所在。然而,命运这东西很难说,寻找栖息之处的“良禽”有的一生郁郁不得志,比如说孔子。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但他似乎更愿意成为一个政治人物,把自己的满腹锦绣应用于治理国家、造福社会这件他认为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可惜,鲁国国君昏庸,孔子挂冠而去。然而四海茫茫,哪里是这只“良禽”可以落脚的栖息之地?周游天下列国,孔子的仁术与哲学思想,根本不能从利令智昏、贪婪强暴的各国君主那里获得共鸣。
与后来不得志的孔子相比,约瑟是非常幸运的。动荡与对抗,需要一位有大能力的治世能臣来支撑危局;明智的法老干脆对自己看重的宰相无条件开放了权力;拥有坚定信仰,纯正善良的约瑟临危受命、一展才华。以上三个产生治世能臣,造就繁荣时代的因素结合在一起,在埃及大地上演绎了“良禽择木”的古代版本。这其中,历史潮流虽然势不可当,但关键人物的贡献也不可小看。约瑟完成了从奴隶到宰相、从宰相到治世良臣、从良臣到埃及人喜爱的领袖的转化和自我升华。
从此,勤劳正直又不乏智慧的约瑟奔走于埃及各地,尽心竭力地执行既定的政策和规划。
这一年果真是大丰收!国家利用强制力向民众征收20% 的收获物——也只能如此。剩下的,政府尽量收购和囤积。
其实,约瑟的工作需要巨大的信心。国家倾其所有,顶着经济、政治和民怨的压力,将尽可能多的粮食储备起来,如果一旦预言中的饥荒没有到来,大量的公共积累如何处置?尼罗河流域气候潮湿,大量的粮食到时候引发高昂的储备成本怎么办?上古国家国力有限,如果真的出现了预测错误,约瑟的人头难保自不必说,甚至国家经济都有可能出现崩溃而导致国家破产!
不要以为“国家破产”是危言耸听,埃及历史上确实出现过正式的国家破产:
1863年,埃及近现代史上第三位著名君主——伊斯梅尔继位。他自幼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进行改革。改革给国家面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带来了思想观念上的一些崭新气象。埃及政府不仅在奥斯曼帝国内部享有法律上的自治权,而且在行政管理、法庭制度、财产法等方面基本实现了现代化。但是,巨大的改革动作必须要有巨额的政府投入,埃及债台高筑不可避免。到1875年底,伊斯梅尔政府的外债达9100万镑。巨大的财政困境,迫使他被迫把苏伊士运河公司股金中的44%的股票卖给英国。1876年,埃及宣布国家破产,财政命脉完全被外国资本所控制。1879 年,伊斯梅尔被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