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从囚犯到宰相 3

好在约瑟时代的国际政治和经济还没有那么复杂,约瑟的预测和决策也是正确的。七年很快过去了,巨大的灾害随之袭来,田地荒芜干旱,辛苦一年而颗粒无收的民众终于知道了约瑟的预先准备是多么重要。约瑟开仓粜粮,暂解人民一时倒悬之苦。

可是,这饥荒实在太大了,其他地方的百姓也纷纷涌入埃及。于是,约瑟趁着荒年开始了一项巨大的改革措施——国家集权化建设。

国家存在的根基是经济基础。在中王国喜克索斯人入侵埃及以后,社会比较动荡,埃及当地人对喜克索斯人只是一种名义上的附庸加协约式的归顺。征服是血淋淋的,但在埃及这样的古国,单纯依靠武力征服恐怕解决不了全部问题。另外,作为一个多民族、多部落的集合体,喜克索斯人占领埃及之后,各自划地耕种放牧,地方各个势力除了象征意义上的臣服,很难有实际内容上的整体架构。如今,这场旷日持久的大灾荒却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格局。

人们涌向埃及的城市,涌向皇家的粮库,寻求活下去的保障。这个时候,约瑟颁布了规定:人们要花钱买粮,也就是王室出面粜粮。当时来接受粜粮的人遍及埃及全地和迦南全地。通过粮食贸易,埃及法老迅速积累起极大财富,只用了一两年的时间,就把埃及和迦南的大部分资金集中到王室,完成了资本积累的初步过程。当大部分的流动资金用光之后,人们开始押上生产资料——牛羊驴骡。到了下一年,灾荒还是没有起色,埃及人终于做出决定:将土地交给法老,以换取生存的粮食。此后,失去土地的埃及人不得不投身于法老门下,再次获取生存的口粮。于是,全国的生产资料、资金、土地和人口都集中到法老手中。通过这种和平赎买和交换的政策,约瑟完成了先前法老屠杀流血也没有完成的国家集权过程。

下面,约瑟开始推行全面的政治体制改革:

一、推行城市化,促进工商业发展:他让许多失去土地和产业的埃及人进入各个城市从事工商业活动——这可以理解为对社会分工的促进,提高了国家的经济活力;

2.推行雇佣耕种制度,这种制度类似于佃农制度,只不过这里的地主是法老,而佃户是全国百姓。法老发给佃户种子,让百姓继续在土地上耕种。只要有收成,法老取20%,剩余80% 归于百姓。这实际是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开端。

经过约瑟的运作和改革,一方面王权在和平的前提下,通过经济杠杆得到了极大巩固;另一方面,百姓在投靠法老门下的同时,反对与反抗意识薄弱,实际上也缓解了阶级和社会矛盾。

可以说,约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个称职的宰相。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