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权臣王敦在政变途中病死,其兄王含想投靠堂弟王舒,但其子王应劝他投靠堂叔王彬。王含认为,王彬为人正直,以前与王敦不和,不能投靠。王应说:“正因为如此,才更应该去投靠。王彬之所以与王敦不和,就是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以王敦当时的权位,他都敢对着干,说明他是一个极其正直、有操守的人。现在王家式微,他一定会生怜悯之心,收留我们。而王舒只知固守法律,我们还能有活路?”王含不听,投靠王舒,最后父子被杀死。而王彬一直在暗中准备接应他们父子,听到两人死后,很是痛惜。
“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定不要做那位“农夫”。南北朝时,东魏大将侯景走投无路时,被南梁武帝收留。于是,东魏丞相高澄,派使者来南梁,请求议和,梁武帝应允。侯听说后,非常恐惧和议成后自己会被送回东魏,就起兵发动叛乱,梁朝因此灭亡。
北魏永平初年,廉范被陇西太守郑融保举为功曹(州郡属吏)。不久,郑融因牵连某事被人举报。廉范得知后,托病离去,郑融甚是愤恨。郑融入狱后,廉范设计谋得狱卒之职,尽力照顾郑。一日,郑对廉说:“你怎么长得很像我以前的一个下属?”廉大声斥责说:“大人您坐牢坐得老眼昏花了?”等郑出狱后,廉又一直照顾病重的郑到死。
世人皆谓会逢迎者得利,而真正有技巧的夸人、讨好,都是不动声色就把人夸了。曾国藩平定太平军后,有人去拜访他,高谈阔论间,聊到“欺骗”话题,该人说:“被不被欺骗,关键还是在自己。像曾大人这样诚心待人、品德高尚的人,人不忍心欺骗;像左宗棠那样严于律己、正直的人,人不敢欺骗;还有些人,人没欺骗,他却总疑心人在骗他;有一种最笨的,就是已经被人欺骗了,自己还不知道。”说得曾国藩心里受用,连连点头,准备重用,但一时间没有空缺,便先让他去监督工程。不料没几天,这人拿着工程款,跑了。
无论官场、职场,众怒犯不得。大家都知道清初的剃发令,“留发不留头”,以致血流成河。剃发令的始作俑者却是一个汉人孙之獬,个中因由,今人看来让人唏嘘不已。孙在明朝时受排挤,明亡清兴后,孙和很多大臣一样,投到清朝做了官。为了向统治者示好,孙把自己的发型搞成清人装束,但上朝时汉臣故意不让他站到汉人队中,满官也不让他进满人队列,孙一恼之下,提出剃发令,要求汉人一律把头发理成满人模样。因为这剃发令,死人无数,孙自己也被反清武装抓起来砍了头。
清初,在清政府做官的汉人,常常被视做汉奸、卖国贼。明末大文人钱谦益,就因此处处被人骂。一次聚会,有个叫潘班的年轻人一个劲地称呼钱谦益“兄长”,钱说:“我今年都七十多了,你干吗口口声声叫我‘哥’?”潘回答:“你这就不对了!你这在前朝生活的岁数,应该放到前朝去算。按照在本朝生活的岁数,我是顺治二年生的,你是顺治元年生的,我们俩也就相差一年。我叫你声‘老兄’有什么不对呢?”钱谦益受不了压力,罢官回家,给自己书斋起名“逸老堂”。有人根据这斋名,写了幅对联送他:“逸居无教则近,老而不死是为。”这是一幅藏尾联,前一句典出《孟子》,逸居而无教,则近禽兽;后一句来自孔子,老而不死是为贼。骂钱谦益是禽兽、是贼。
清初大臣金之俊,明朝时是兵部右侍郎;李自成打下北京后,明朝灭亡,金之俊向李自成投降;等到清兵攻入北京时,金之俊又降于清朝,做到吏部尚书、大学士。金之俊在清朝做官十八年,清初很多方针政策,都出于他之手,工作很努力、很负责,所以,当时人讽刺他:“从明从贼又从清,三朝元老大忠臣。”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