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未有之变局(1)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大清国究竟病得如何。

西力东渐是中华三千年来一大变局,而且是一个数千年来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其所面对的竞争对手则是“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其影响程度之深和内容之新,李鸿章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曾作过这样的总结:

第一,“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馀里,各国通商传教,往来自如,集京师及各省腹地。”

这里李鸿章点出了大清国的地缘战略困境。从农业文明时代的传统标准衡量,中国的地缘环境非常好,东面、南面是大海,西南有喜马拉雅山,西面有沙漠与葱岭,北面是荒原与戈壁。等于是生活在一个非常安全的保护罩里。只要守住北方与游牧部落交界处的几个关键山口,就可以长治久安。内部强大时更可以开关远征,直捣黄龙,封狼居胥。

但是,从地理大发现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的新标准看,中国的地缘环境却是极其尴尬的。其与陆权强国俄罗斯之间缺少海峡屏护;与海权强国如英、日之间,又缺少陆地的阻隔。等于是两面受攻,长期两线备战。进一步看,东南沿海,万里膏腴,举凡大清国的经济重心、政治重心和人文重心,皆在此区,没有强大的海上力量就难以保全。失去了这个经济基础,国家的腾飞就折断了一只翅膀。列强火轮船日行千里,大清国的天兵、天将们徒步行军,实在是守无可守,战无可战,和也无可和。剩下的就只有丧师辱国和不平等条约了。西北、东北的陆防,同样吃紧。战线万里,乏险可守。若让人家从后门冲入,连锅端起,再有钱又有什么用?可是环顾全球各国历史,一国财力有限,陆权、海权极难兼顾。像法国,就是想同时成为陆海双强,而到头来海不如英,陆不如德。大清国百废待兴,发展海上力量固是以己之短追人之长,纵然大清想只做一个陆权强国,东南沿海又如何措置?

第二,由于利益均沾原则的存在,只要列强中的一个与大清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其他列强自动享受除割地赔款等独占性内容外的所有条款。结果就是列强“阳讬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整体安全环境非常糟糕。

第三,“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第四,“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盖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

关于这最后一点,李鸿章具体指出,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国内精英阶层有感于外来侵略,“莫不发愤,慷慨争言驱逐”,似乎大有可为。实则不然。因为他们并不进行实实在在的自强努力,而只是自骄自大地叫嚣要驱逐洋人,甚至都不去了解洋人洋国究竟是怎么回事,这至少就不符合孙子“知己知彼”的教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