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入黑暗:伤痕叙述(4)

正如前文所言,影片《华氏9·11》中的黑屏画面就是将9·11表现成了一个尸体都隐遁了的创伤结构。影片《93号航班》和《颤栗航班93》中虽然都表现了被劫持飞机上的乘客的故事,但是导演却对人类真正的伤亡保持缄默。当《颤栗航班93》表现飞机撞击世贸中心、机上乘客和劫机者遇难的镜头时,银幕突然变为黑屏,因为导演意识到如果如实表现这一场景将会削减电影的英雄主义气息。【注释】

【注释】类似的编排还有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的短片《墨西哥》,收录在由不同国家导演的作品短片集《9月11日》(2002)当中,不过他的处理更加有深度。与摩尔处理9·11的方法相似,伊纳里多的短片更注重“没看到”的景象。但是,伊纳里多处理敏感镜头的方式是大量使用人们从世贸中心跌跌撞撞跑出来的快速短镜头。在《华氏9·11》中,音频作为黑屏的画外音出现,但是伊纳里多在短片中使用了多种语言,使得声音与那些闪烁的画面相互联接配合。

英雄的消防队员,倒塌的世贸双子塔,遥望的路人,以及黑屏画面正是表现9·11的主流方式,尤其是在需要替代人类伤亡场景的时候。表现这一悲剧最具代表性的电影并且对同主题的恐怖电影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影片当属吉迪恩和儒勒·诺代的《9·11》。诺代的原意是希望拍摄一部纪录片,表现一个菜鸟消防队员在纽约特里贝卡杜安街第一消防梯第7工作组的故事。最初的故事大纲与后来泛滥的9·11英雄主义叙事不谋而合。当电影制作者们忙着捕捉消防员们的日常生活之时,灾难突然发生。巧合的是,在9·11发生的前夜,消防队队长正在摄像机前对新人进行训话,在他的背后就是灯光闪烁的世贸中心:“隧道视觉是你活命的保证,也给你挽救别人的机会。”

9·11当天,导演兄弟一人扛一台摄像机,分头行动。令人震惊的巧合再次发生了。儒勒的摄像机恰好拍摄到了第一架撞向世贸中心北塔的飞机。他随着消防队狂奔向位于曼哈顿下城的事发地点。这部纪录片包含了大量燃烧中倾斜着的大楼的影像。在预告片中,他强调了自己的第一手材料之多,声称这部电影包括“唯一的从北塔内部拍摄的影像,通过现场目击的方式叙述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时刻”。影片中充斥着大量的炫技段落,尤其是在两个最为戏剧化的时刻:两次黑屏画面。第一次是儒勒正和消防队员们一起在世贸北塔的走廊里,当时他的摄像机还在进行拍摄,可是当北塔残骸开始倒塌之时,镜头前突然变得一片漆黑。拍摄在不久之后又恢复了,因为又有了光线,摄像机透过盖满尘埃的镜头拍摄到了黑暗之中移动的人影。儒勒用他摄像机的照明灯来帮助那些消防队员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进。视点镜头常常被用来表现主角或其他相关人物的视角[除了一些恐怖电影如约翰·卡朋特执导的《万圣节》(Halloween,1978)、肖恩·坎宁汉导演的《黑色星期五》(Friday the 13th,1980)以及乔纳森·戴米所拍摄的《沉默的羔羊》(TheSilence of the Lambs,1991)都利用视点镜头来表现心理路程],可是在这里它却成了营救努力的一部分。如此展现场景使得诺代的叙事企图昭然若揭。摄像机除了通过表现消防队员的视角来营造他们英雄的形象之外,本身也带有光明灯塔的寓意。

读书导航